奉和過舊宅應制(唐代上官儀詩)

奉和過舊宅應制(唐代上官儀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奉和過舊宅應制》是唐朝創作的詩詞,作者是上官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奉和過舊宅應制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者姓名:上官儀
  • 體裁:五古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奉和過舊宅應制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上官儀
【作品體裁】五古

作品原文

奉和過舊宅應制
石關清晚夏,璇輿御早秋。
神麾颺珠雨,仙吹響飛流。
沛水祥雲泛,宛郊瑞氣浮。
大風迎漢築,叢煙入舜球。
翠梧臨鳳邸,滋蘭帶鶴舟
偃伯歌玄化,扈蹕頌王游。
遺簪謬昭獎,珥筆荷恩休。

注釋譯文

①石關:漢代宮觀名。在甘泉宮中。2.石門。明朝劉基《次韻退和音上人》:“絕頂浮雲鎖石關,曲途危磴阻躋攀。”
②麾huī:旗幟。
③宛wǎn:通“苑”。苑囿;古代畜養禽獸供帝王玩樂的園林。
④滋:栽種;培植。《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偃伯亦作“偃霸”。指休戰。《後漢書·馬融傳》:“臣聞昔命師於鞬櫜,偃伯靈台,或人嘉而稱焉。”李賢註:“偃,休也。伯,謂師節也。”《周書·武帝紀下》:“方當偃伯靈台,休牛桃塞,無疆之慶,非獨在余。”南朝陳徐陵《報尹義尚書》:“方當偃霸於靈台韜戈於武庫。”
⑥扈hù:隨從;護衛。後多指隨侍帝王。蹕:指帝王的車駕或行幸之處。扈蹕:隨侍皇帝出行至某處。唐朝韋嗣立《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詩:“乘春祓禊逐風光,扈蹕陪鑾渭渚傍。”《舊五代史·世襲傳·李茂貞》:“朱玫之亂,唐僖宗再幸興元,文通扈蹕山南,論功第一。”宋陸游《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詩:“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

作者簡介

上官儀(約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陝州陝縣(今河南三門峽)人,家於江都。貞觀初,擢進士第,召授弘文館直學士,遷秘書郎。唐高宗時供職門下省,頗受高宗和武皇后的賞識。龍朔二年(662年),成為宰相。後來高宗不滿武后跋扈,上官儀向高宗建議廢后,高宗亦以為然,由上官儀草詔。武后涕泣陳請,事遂中綴,自此武后深惡上官儀。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被誅,家產和人口被抄沒,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時被誅殺。中宗即位後,因上官庭芝上官婉兒為昭容,對上官儀父子有所追贈,繡像凌煙閣,追封楚國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