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鳳凰山

太谷鳳凰山

太谷鳳凰山距縣城七公里,是太谷縣東山底村之後山,也是境內之著名景點,山上聳立三座寶塔,名叫風雲雨塔。風雲雨塔巍峨入雲,雄壯秀美。元朝大詩人元好問曾在此地留有詩作數首,清趙鐵山有"聽山水之清音"題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谷鳳凰山
  • 地址:太谷縣東山底村之後山
  • 地位:境內之著名景點
  • 寶塔:風雲雨塔
歷史沿革,鳳凰山傳說,古城傳說,民間傳說,龍泉宮,

歷史沿革

塔旁是兩座殘存的碉堡,這是戰爭年代,閻錫山軍隊固守太谷,盤踞太原的戰略要點。
山間有道觀,叫龍泉宮,據說始建於元至正十五年,迄今已有六百六十多年之歷史,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已殘破不堪。目前已修繕完成,大約投資2~3億元。
上山道路蜿蜒曲折,崎嶇突兀,遊客可以沿著被水衝出的水道爬行而上。山上則是開闊之山地,看藍天白雲,覽人間煙雨,酸棗、沙棘、野花、野果,漫山紅葉,鳳凰最美當屬秋季。
解放戰爭遺址解放戰爭遺址

鳳凰山傳說

很久以前,在鳳凰山上無水無草無木,荒禿蕭條。忽然一天,從南邊飛來一隻美麗的鳳凰,繞著山頂來回盤旋,最後落在山頂,停了下來,誰也不知道它究竟做了些什麼。
但沒過多久,這座山變成了青山綠水,翠樹環繞。因鳳凰在此做了短暫停留,後人便將此靈山起名為鳳凰山。

古城傳說

太谷古城歷史上被稱鳳凰城,明代以前古城內建築和宅院規模還不是很大和豪華。經屢次改造,受高人指點,在南門口開了一個外門,朝東南方向的鳳凰山,作為鳳凰的脖頸。南門外為鳳凰的頭,把東門和西門連起來,成為鳳凰的翅膀。北門外的水秀村做為鳳凰的尾巴。另外,在城內正中蓋了一座鼓樓,樓下正中打一眼井,作為鳳凰的心臟。南關正街修了一座橋曰永濟橋(已毀)是鳳凰的鼻樑。橋左右兩邊各打一眼井就是鳳凰的雙目。
城池建成後,在城牆的四周栽了不少棗樹,作為鳳凰身上的羽毛,棗成熟後,綠里透紅,這隻鳳凰顯得更加美麗可愛,後人稱太谷為“金太谷”,太谷自然就成為“金鳳凰”。
後來又取孔子有3000弟子72賢人之說,太谷城牆上修了3000個城垛,築了72個角樓。相傳每到夜深人靜時,城樓上便有忽明忽暗的燈光和隱隱朗朗讀書聲。
“金太谷”輝煌和鼎盛時期乃是明清時代,那時太谷商人涉足東北、蒙古,開拓到江南一代,遠至新疆。太谷城鄉參與商業活動者占全縣成年男子的半數以上。
太谷城內先後出現了聞名遐耳的富商大家,如城內的杜家、貟家、宋家、孟家、孔家、趙家、白家、党家八大家,以及北汪曹家,白燕張家、上莊王家、東里喬家等都是腰纏萬貫的巨商大賈。他們經商致富後,用從外地掙來的錢大興土木,建房買地,使太谷城面貌大為改觀,小小的古城鋪面林立,商號票號雲集,豪闊宅院彼彼皆是,使整個古城形成了現存的四街、八井、七十二巷格局,其豐富的資財,星羅棋布的商業網點,繁榮發達的經濟,使這裡一度成為全國貨物集散中心和金融貿易中心,太谷也成為一個商號雲集的城市,被人們譽為“金太谷”,“小”,“旱碼頭”。
美國人羅比·尤恩森在他所著的《宋氏三姐妹》一書中稱太谷為中國傳統的金融中心、中國的華爾街。

民間傳說

太谷的人,或者常路過太谷的朋友。會發現城南十餘里的鳳凰山上有三座塔,兩個一般高,一個稍低些。塔的名字叫風雲雨塔。
很早以前,鳳凰山上沒有塔,山下的三個高僧,圓寂後埋骨而建。
要說這建塔,裡面還有一個故事。
鳳凰山腳下,有座大廟,三個得道高僧,講經布道,香火極是旺盛。忽一日。三位高僧同時駕鶴西遊。混飯的和尚們見沒了依靠一鬨而散。廟裡只剩下一個古稀之年的程姓伙夫和一個十幾歲的小和尚。
兩人將高僧葬在山頂後,開始著手修塔。廟裡不缺材料,但需要搬運,儘快搬運上去,不誤工期就行了。
程伙夫年輕時練過童子功,搬材料不是問題。很快兩座塔的材料就上去了。
鳳凰山修三塔的事,讓東頭山上的和尚知道了,一下子就上了火。如果鳳凰山上有了塔。按風水學上來說,對東邊的廟不吉利。可是有拿不出合理合法的措施去阻止。這時候他的一個徒弟發現了一個問題:程伙夫每天搬材料回來吃不好,髒衣服顧不上洗,原來呀笨手笨腳的小和尚搞不好後勤工作。
東山上的和尚就想到,要是破了程伙夫的童子功,看他再怎么往山上搬材料。於是派徒弟們四處尋找美女和漂亮媳婦。重賞之下有勇婦。還真有女人願意去破功。
一開始,程伙夫是不近女色的,每天能吃飽吃好,衣服有人洗就滿足了。慢慢的,程伙夫就經受不住女人的誘惑了。不久,沉迷女色,把供材料修塔的事忘個精光。沒多少日子程伙夫就變得腰彎背駝,眼屎鼻涕的。別說幹活,就是走路都沒勁了。這女人見目的達到,就去領賞去了。程伙夫不見了女人才明白了其中道理。著急之下,也駕鶴西遊,去天堂拜會三位高僧去了。
小和尚搬不動材料,只好依靠羊來維繫生計了,就買了些山羊,每天放羊前給羊身上綁上材料,邊放羊邊往山上送材料。
看看選好的停工日子到了,材料還不齊。小和尚只得讓做工的封了頂。
所以,後人們看到的鳳凰山的三個塔就不一般高了。
如果你到鳳凰山腳下的東山底村亦可知道村里人家都姓程,據說都是程姓伙夫的後人。

龍泉宮

位於太谷縣鳳凰山,始建於元至正十五年,迄今已有六百六十多年之歷史,是山西著名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歷來民眾遊憩之地。
龍泉宮位於太谷縣城南十二里地的鳳凰山腹地,為太谷十景“鳳山春色”之主景。觀前有高大精雕的石牌樓,全觀殿閣樓台,依山層層布置,蒼松翠柏古樹龍根掩映其間,更有水母洞內龍泉涓涓細流,源源不斷,清澈如玉,四季長青,飲之沁人心脾,萬慮俱消。
滄海桑田,日月輾轉,龍泉宮四次頹廢,60年代幾近徹底摧毀。惜乎古城寶剎幽靜之地,未能為民眾服務。如今嚴景誠道長不畏艱辛,致力於龍泉宮之修繕,其誠可嘉。如今大殿基本修復,全觀重建,雄偉壯麗之景觀再現,鳳山春色又復以奇妙勝境,供海內外遊人與太谷民眾旅遊觀賞,籍以怡情悅性。亦為構建和諧太谷、開發旅遊、強縣富民之一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