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窩天主堂

太窩天主堂

南康太窩天主教於清道光元年(1821)首先傳入太窩裡陳姓。以後,以太窩裡為中心,逐步擴展到縣城、唐江、朱坊、山孜上、鏡壩城埠、龍嶺王村、三江老鄒屋等地。民國25年(1936)全縣教友有4900餘人,解放前夕有500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集在太窩天主堂周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窩天主堂
  • 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
  • 教友:民國25年(1936)全縣有4900餘人
  • 經堂建築面積:636平方米
簡介,教務人員配備,現代狀況,

簡介

太窩天主堂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清光緒34年(1907)重建。聖堂名“聖母堂”,由經堂、鐘樓、附屬房三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840平方米,其中經堂建築面積636平方米,可容納千餘人。此外,意籍江督烈神父在任時建有亞納女堂。同時,創辦亞納會,培養教會婦女傳教人才,入會發願即為修女,法籍安文思神父在任時建經書學一所,教會醫院一所,抗日戰爭時,原贛州教區修道院一度搬遷太窩裡,同時辦有育嬰堂。

教務人員配備

天主教傳入初期,無常駐神父管理教務,隸屬澳門教區,隔數年澳門教區派神父來一次訪問教友。取得保教權後,才在太窩裡等地派駐外籍神父、修建聖堂。開始是法籍,後是意籍。1920年贛州教區成立,和若望任教區主教,由美國費城遣使會管理,太窩裡由贛州教區管理。解放後,太窩天主堂由本籍神父管理,先是陳獨清(太窩鄉禾場人)、顧雷義,後是葉菁(朱坊鄉楓樹村石坳背人)、王景坤(朱坊鄉新志村石屋人)。改革開放後,江西合併一個教區,原贛州教區主教陳獨清任江西教區主教並主持太窩裡教務,修復天主堂,贛州總鐸區總鐸鄒應律神父(三江鄉老鄒屋人)也前來主持教務。

現代狀況

由於長期的使用和風雨的侵蝕,90年代太窩裡天主堂陳舊不堪,幾成危房,教友不能在此祈禱和望彌撒,這種情況得到了教區主教和省天主教兩會的高度重視,吳任珍主教和省兩會秘書長舒孜漢教友幾度前來視察,並把維修太窩天主堂的工作擺到這件事日程上來。2003年3月,派神父到贛州,主持維修太窩天主堂的工作,並成立修堂小組,積極籌劃和醞釀,2001年5月派任維虎神父主持太窩天主堂的一切教務,任神父帶領教友克服困難,正如耶穌所說:我要在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終於在2001年11月修復竣工,並在2003年元月1日舉行復堂紀念聖教傳入太窩裡180周年隆重慶典。
維修前維修前
太窩天主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