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縣(現在浙江省溫嶺縣)

太平縣(現在浙江省溫嶺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太平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公元前192年至公元前138年,東甌國曾存在了54年,但它的立國地望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平縣
  • 行政區類別:浙江省
  • 著名景點:長嶼硐天 方山—南嵩岩景區
  • 本地主要商品:機械、電器、水產
浙江省太平縣,風景名勝,長嶼硐天,方山—南嵩岩景區,石塘,經濟社會,本地主要商品,

浙江省太平縣

12月15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舉行新聞發布會說,隨著溫嶺大溪塘山一座貴族墓葬的發現,東甌國古城就在大溪鎮塘嶺南麓。溫嶺市原名太平縣,明成化五年(146
9年)設縣治。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山西安徽、四川等省太 平縣 同名,改稱溫嶺縣,縣名取自境西溫嶠嶺之別稱“溫嶺”,沿用至今。1994年2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消溫嶺縣,設立縣級溫嶺市。屬台州市。市政府駐 地太平街道。 溫嶺的經濟開發歷史悠久,境內有沈岙西周陶窯遺址,至唐末五代時期,陶瓷業發展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如山市鎮下園山五代青瓷窯址群,占地就達3萬平方 米。代澤國等地已出現有冶鑄工業,所鑄鼎具有相當工藝水平。長嶼石礦開採也始於宋代。石礦開採、冶煉、陶瓷等工業生產為溫嶺市最早發工業經濟基礎。近十 多年來,溫嶺新興工業迅速崛起,形成了以機械電器水產食品、醫藥化工、皮塑、皮革、鞋帽服裝等行業為主體、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生產體系。機車、分馬力 電機、工業流水線裝備、各種泵類以及電動刮水器和電動洗滌器為主的汽車配件等暢銷國內外。水產食品加工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其 中蝦仁的生產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國首位,成為國內外聞名的“蝦仁王國”。傳統的手工藝術獨具特色,飲譽海內外。
太平縣太平縣
位於溫嶺市塢根鎮的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建成於1985年,是利用潮汐資源進行反向發電的海洋能開發工程,總裝機容量3200千瓦,僅次於法國朗期電站和加拿大安娜波立斯電站,居世界第三,全國第一。電站建設作為發生在1980年代的世紀性大事,載入上世紀在北京建成的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銘文中,備受世界矚目。

風景名勝

長嶼硐天

國 家 4A 級旅遊區長嶼硐天總面積為 16.18 平方公里,由八仙岩、雙們硐、宗國寺和野山四大景區組成。系南北朝以來人工開鑿石板後形成的石文化景觀,歷經 1500 餘年,共留下了 28 個硐群, 1314 硐體。為數眾多的石硐,硐套硐,硐硐相聯,硐硐串通,形成了千姿百態的石壁長廊,組成了一幅雄、險、奇、巧、幽的壯麗畫卷,雖是人鑿,宛若天成

方山—南嵩岩景區

世界地質公園方山——南嵩岩景區,系北雁盪山余脈,是以侏羅紀火山地貌為基礎集危崖絕壁、奇峰深谷、飛瀑溪澗、田園風光等自然景觀於一體,並有悠久歷史的宗教活動歷史,能夠滿足科學教育、旅遊審美、度假遊憩、宗教活動等級別較高的山嶽風景名勝區。

石塘

千年陽光鎮石塘,石屋、石街、石巷、詩級錯落有致,風格獨特,更有古老的漁村風俗——大奏鼓、島礁、沙灘,處處風光入畫。南北沙鑊、水桶岙、洞下沙灘,奇岩怪石、碧海金沙,各領風騷,形成了獨特的濱海旅遊線。

經濟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溫嶺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形成了機制靈活、市場活躍、民資豐厚等鮮明的區域經濟發展特色,是浙江省優先培育的中等城市,省 17 個擴權縣之一,先後獲“ 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國明星縣(市)”、“全國農民收入先進縣市”、“全國科技先進縣市”、“全國質量興市先進縣市”和全省目前唯一的 “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稱號。 2004 年,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291.8 億元,增長 13% ,居全省第 4 位;財政總收入 20.32 億元,增長 13.8% ,居全省第 7 位,其中地方財政收入 10.46 億元,增長 20.3% ,居全省第 10 位;農民人均純收入 7026 元,增長 6.6% 。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 33 位和 11 位。 2005 年第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 64.44 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11.2% ;今年 1-5 月份財政總收入 9.77 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 5.02 億元,同比增長 1.8% 。

本地主要商品

機械、電器、水產、食品、醫藥、化工、皮塑、皮革、鞋帽、服裝、機車、電機、工業流水線裝備、各種泵類、汽車配件、水產食品加工(蝦仁)、旅遊、木材、毛竹、茶葉、香榧、乾菇、瓜果、蔬菜、宣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