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海運倉遺址

太倉海運倉遺址

海運倉遺址(太倉海運倉遺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城廂鎮南郊區,新瀏河南岸,鹽鐵塘東側。屬於元代遺址。人民南路與太平南路中間。遺址周圍河流縱橫成網,水資源得天獨厚。南有老瀏河,北有新瀏河,西為鹽鐵塘。遺址北邊為果園,西南為原南郊鎮,東部為居民小區。它由兩個長方形土台組成。高出地面0.5-1.5米左右,已 不太明顯。調查採集到的元明龍泉窯瓷碗底、青瓷片等證明,歷史記載的“海運倉”確實存在。

據記載,海運倉始建於元代,擴建於明代,主要貯存從江南各地徵集的糧食,再運至京都、遼東以備軍需。明代海運倉規模達到“九百 一十九間,時運糧七十萬石”。如今海運倉遺址的發掘為史料提供了實證,它不僅印證了太倉“天下糧倉”得名的由來,也證實了700多年前中國南北海運呼應的歷史。文物專家組認為,海運倉遺址是太倉至今為止最重要的發現。可謂意義重大。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倉海運倉遺址
  • 出土地點城廂鎮南郊區
  • 館藏地點:中國大陸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城廂鎮南郊區
  • 所屬年代:始建於元國,擴建於大明
  • 遺址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核准時間 :2013年5月 
文物遺存,建設沿革,

文物遺存

蘇州太倉海運倉遺址
其北部土台東西長400米、南北寬250米,東南土台南北寬100米、東西長140米左右。歷史記載顯示,元代時,太倉就已是水深口闊的天然良港,當時為滿足北方糧食需求,開創海運時代。
2008年,海運倉遺址作為古遺址被選編寫入國家文物局主編的《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一書並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設沿革

2008年,蘇州博物館太倉文物部門聯手對太倉“海運倉”遺址進行考古調查,調查採集到的元明龍泉窯瓷碗底、青瓷片等證明,歷史記載的“海運倉”確實存在,基本可確定始建於元代,擴建於明代,規模很大,主要貯存從江南各地徵集的糧食,以備軍需。還確定當時太倉就擁有水深口闊的天然良港,是海運漕糧的重要基地,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肅張掖甘州明代糧倉屬同一時期的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