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生態站

天童生態站

天童生態站位於浙江省鄞州區東南的天童國家森林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童生態站
  • 外文名稱:Tiantong Ecological Station
  • 地理位置:29°48′N,121°47′E
  • 占地面積:349公頃
位置,歷史變革,其他相關,

位置

天童生態站位於浙江省鄞州區東南的天童國家森林公園,地理位置為29°48′N,121°47′E,面積349公頃。該區山峰海拔一般300m左右,最高峰太白頂653.3m,屬於典型亞熱帶氣候,全年溫暖濕潤,平均氣溫16.2℃,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1℃。全年無霜期237.8d,≥10℃的活動積溫為5166.2℃,年均降雨量15551mm,年蒸發量1320.1mm。土壤為黃紅壤,厚薄不一,一般1m左右。

歷史變革

天童生態站被科技部正式定名為“浙江天童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成為華東地區唯一的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研究站。八十年代初,華東師範大學植被生態學專家宋永昌教授根據當時國際生態學發展趨勢,認為應開展野外定位研究,經有關專家推薦並實地考察,確定浙江寧波天童國家森林公園作為長期定位研究基地,於1983年在此開展研究工作,經過近十年的研究積累,於1992年正式設立天童生態試驗站,逐步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其他相關

據生態站負責人、華東師大環境資源專業王希華教授介紹,天童生態站將對生態站範圍的植物進行一次“人口普查”,除了常規研究以外,還將觀測植物的代謝周期,研究每種樹葉的代謝規律等,填補我國植被基礎研究的空白。
基礎數據不能再“毛估估”
我國從事植被研究的科研人員數量並不少,但不少基礎數據卻一直處於缺失狀態。長期以來,對這樣的基礎數據只能“毛估估”。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華東地區原始樹林的消失,是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較大的例子。近年來,如何使植被根據自身發展規律儘快恢復,成為各地努力的方向。但由於缺乏相關基礎數據,一直只能靠猜測或小範圍的試驗。比如,400平方米的原始樹林中樹種可達40——50種,但砍伐後只能長出常見的灌叢,這些灌叢的種子由鳥和風傳播。如果能知悉哪些鳥傳播哪些種子,範圍有多大,風傳播種子距離有多遠,就可以大大加快原始樹林的恢復。
為城市規劃提供科學模式
北方城市不能大規模種植闊葉樹,上海則不能大規模種植色葉林。上海如果要儘快地建成景觀林,這其中也大有學問,必須根據自然界中樹林的成長規律來進行配種,而天童生態站也承擔著為華東地區景觀林的形成提供生態模式的任務。
專家介紹,原始樹林被砍伐後,如果不進行人工栽種的話,在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內將會遵循灌叢——馬尾松——闊葉林的規律生長。天童生態站將通過野外觀測的植被發展的自然模式,幫助在城市中儘快形成正常的風景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