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賦

《天狗賦》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篇賦。此賦為詠物之作,以天狗為描寫對象,重點突出其威猛雄健、超凡脫俗的神態,抒發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感嘆。全賦感情真摯,耐人深思,體現出一種溫柔敦厚之美,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為自喻的表達,二為對比手法的運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狗賦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賦
  • 作者:杜甫
  • 作品出處:《全唐文
  • 作品題材:詠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天狗賦
天寶中1,上冬幸華清宮2。甫因至獸坊3,怪天狗院列在諸獸院之上4。胡人云:“此其獸猛健無與比者。”甫壯而賦之,尚恨其與凡獸相近5。亦借天狗以寄慨。詞曰:
澹華清之莘莘漠漠6,而山殿戌削7,縹焉天風8,崛乎回薄9。上揚雲旓兮10,下列猛獸。夫何天狗嶙峋兮11,氣獨神秀12。色似狻猊13,小如猿狖14。忽不樂雖萬夫不敢前兮,非胡人焉能知其去就。向若鐵柱攲而金鎖斷兮15,事未可救。瞥流沙而歸月窟兮16,斯豈逾晝。日食君之鮮肥兮17,性剛簡而清瘦18。敏於一擲19,威解兩斗20,終無自私,必不虛透21
嘗觀乎副君暇豫22,奉命於畋23,則蚩尤之倫24,已腳渭戟涇25,提挈丘陵26,與南山周旋27,而慢圍者戮28,實禽有所穿29。伊鷹隼之不制兮30,呵犬豹以相躔31。蹙乾坤之翕習兮32,望麋鹿而飄然33。由是天狗捷來,發自於左,頓六軍之蒼黃兮34,劈萬馬以超過35。材官未及唱36,野虞未及和37,冏骨孝矢與流星兮37,圍要害而俱破39。洎千蹄之迸集兮40,始拗怒以相賀41。真雄姿之自異兮,已歷塊而高臥42。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甘以為大。既而群有噉咋43,勢爭割據。垂小亡而大傷兮44,翻投跡以來預45。劃雷殷而有聲兮46,紛膽破而何遽47?似爪牙之便禿兮,無魂魄以自助。各弭耳低回48,閉目而去。
每歲,天子騎白日49,御東山50,百獸踿蹌以皆從兮51,肆猛仡銛銳乎其間52。夫靈物固不合多兮53,胡役役隨此輩而往還54?惟昔西域之遠致兮,聖人為之豁迎風55,虛露寒56,體蒼虬57,軋金盤58。初一顧而雄才稱是兮,召群公與之俱觀。宜其立閶闔而吼紫微兮59,卻妖孽而不得上乾60。時駐君之玉輦兮,近奉君之渥歡61
使狊處而誰何兮62,備周垣而辛酸63。彼用事之意然兮64,匪至尊之賞闌65。仰千門之崚嶒兮66,覺行路之艱難。懼精爽之衰落兮67,驚歲月之忽殫68。顧同儕之甚少兮69,混非類以摧殘。偶快意於校獵兮70,尤見疑於蹻捷71。此乃獨步受之於天兮72,孰知群材之所不接。且置身之暴露兮,遭縱觀之稠疊73。俗眼空多74,生涯未愜75。吾君倘憶耳尖之有長毛兮,寧久被斯人終日馴狎已7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天寶:唐玄宗第三個年號(742—756)。
  2. 幸:皇帝親臨。華清:即華清宮,唐貞觀十八年(644)建,鹹亨二年(671)名溫泉宮。天寶六載天寶六載(747)大加擴建,更名華清宮。故址在今陝西臨潼驪山上。
  3. 因:跟隨。獸坊:苑囿內養野獸處。
  4. 怪:詫異。
  5. 恨:遺憾。
  6. 澹(yǎn):動盪貌。《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李善註:“《說文》曰:‘澹,搖也。’李奇曰:‘澹,猶動也。’”莘(shēn)莘:眾多貌。《文選》宋玉高唐賦》:“莘莘,若生於鬼,若出於神。”漠漠:密布、廣布貌。
  7. 山殿:指華清宮。戌削:雕刻精緻。《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抴獨繭之褕袘,眇閻易以戌削。”裴駰《集解》引徐廣:“戌削,言如刻畫作之。”
  8. 縹(piāo):同“飄”,飛揚。
  9. 崛:拔起貌。回薄:動盪。賈誼鵩鳥賦》:“水激則旱兮,失激則遠;萬物回薄兮,振盪相轉。”
  10. 旓(shāo):與“梢”同。
  11. 嶙峋:林立峻峭或層疊高聳貌。此言天狗高高居於諸獸院之上。
  12. 氣:神采。神秀:俊秀。
  13. 狻(suān)猊(ní):獅子。
  14. 猿狖(yòu):泛指猿猴。
  15. 向若:假使。攲(qī):傾斜。
  16. 瞥:眼光掠過。此謂迅疾。流沙:沙漠。月窟:古人認為月落西邊,其歸宿處即為西方,因藉以指極西之地。《廣弘明集》卷二〇梁簡文帝《大法頌》:“西逾月窟,東漸扶桑。”
  17. 鮮肥:喻美食。
  18. 剛簡:堅強樸質。
  19. 擲:跳躍。
  20. 兩斗:兩強相拼。《戰國策·秦策二》:“有兩虎爭人而斗者,管莊子將刺之。”
  21. 虛透:空跳。言跳必破其要害。
  22. 副君:太子。暇豫:悠閒逸樂,空閒。
  23. 畋:打獵。
  24. 蚩尤:古九黎族部落酋長。此代指善狩獵的將士。倫:類。
  25. 腳渭:趟過了渭水。戟涇:把涇水當戟做武器。
  26. 提挈:帶領。此言控制丘陵地帶。
  27. 南山:即終南山。秦嶺山峰之一,在陝西西安南。周旋:此言在南山上追逐。
  28. 慢:遲緩。圍:包圍。戮:殺。
  29. 穿:飛過。
  30. 伊:那。鷹隼:皆為猛禽。制:制止。
  31. 呵(hè):吆喝。犬豹:犬中似豹者。躔(chán):踐。
  32. 蹙(cù):踏。翕(xī)習:急疾貌。
  33. 麋(mí)鹿:俗稱四不像,一種角似鹿、頭似馬、身似驢、蹄似牛的動物。飄然:悠悠跑掉。
  34. 頓:止息。六軍:古制天子擁有六軍。此指羽林軍。蒼黃:當指狩獵所帶的蒼鷹、黃犬。
  35. 劈:破開,分開。
  36. 材官:領工匠土木事之官。唱:長聲高呼。
  37. 野虞:主管田野及山林之官。和:應聲高呼。
  38. 冏(jiǒnɡ):鳥飛貌。此形容箭飛。骨孝(xiāo)矢:響箭。
  39. 要害:易致死的部位。
  40. 洎(jì):及。千蹄:代群獸。迸:奔散。
  41. 拗(yù)怒:抑制憤怒。賀:犒勞。
  42. 歷塊:喻疾速。
  43. 噉(dàn):食。咋(zé):咬,齧。
  44. 垂:近。
  45. 投跡:止步不前。揚雄解嘲》:“欲談者宛舌而固聲,欲行者擬足而投跡。”
  46. 劃:忽然。雷殷:雷鳴。
  47. 何遽(jù):多么畏懼。
  48. 弭(mǐ)耳:猶言貼耳。弭,順服。低回:徘徊。
  49. 騎白日:指在白天。騎,乘。
  50. 東山:此指驪山。
  51. 踿(zú)蹌(qiàng):緊隨著舞動的樣子。一說當為啾蹌,鳴叫著、有秩序地行走。
  52. 肆:逞性。猛:兇狠。仡(yì):形容勇壯。銛(xiān):敏銳。
  53. 靈物:珍奇神異之物。固:本來。
  54. 役役:勞苦奔跑。
  55. 豁:開。迎風:漢宮名,武帝時建。
  56. 虛:空。露寒:漢宮名。《漢書·武帝紀》載:武帝因秦林光宮,元封二年(前109年)增通天、迎風、儲胥、露寒諸宮。
  57. 體:佩戴。蒼虬:蒼龍。
  58. 軋(yà):碾壓。金盤:貴重的食器。
  59. 閶闔:天門。紫微:星名。
  60. 卻:退。乾:沖犯。
  61. 渥歡:厚愛。
  62. 狊(jù)處:如鳥關在籠子裡一般。《爾雅·釋獸》:“鳥曰狊”。
  63. 周垣:四面的圍牆。
  64. 用事:行事。
  65. 賞闌:天子的賞識已盡。
  66. 千門:指宮室之門。崚(línɡ)嶒(cénɡ):高峻重疊貌。
  67. 精爽:精神。
  68. 殫:盡,結束。
  69. 同儕:同類。
  70. 校(jiào)獵:設柵欄以圈圍野獸,然後獵取。
  71. 蹻(jiāo)捷:輕靈敏捷。
  72. 獨步:形容超出群倫。
  73. 縱觀:猶展覽,任人觀看。稠疊:形容看之人多而頻繁。
  74. 俗眼:世俗的眼光,不能識才的眼光。
  75. 未愜:不如意。
  76. 狎(xiá):戲弄。已:同“矣”。

白話譯文

天寶年間,皇上冬天親臨華清宮。杜甫我隨著到了野獸坊,對天狗院列在諸獸院之上感到有點詫異。胡人說過:“這是威猛雄健無與倫比之獸。”我認為它雄壯而為它作賦,還遺憾它跟平常的野獸相近。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作於唐玄宗天寶末年。這是大唐由極盛跌入動亂之前夕,也是杜甫困守長安十年的最後階段。此賦是杜甫以天狗自喻的自薦文章。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賦詠物言志,以天狗為描寫對象,抒發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感嘆,感情真摯,耐人深思。賦中作者沒有著意刻畫天狗的形態,而是重點突出其威猛雄健,超凡脫俗的神態,這樣寫更傳神,更深刻。開端寫華清宮獸坊及天狗之猛健。謂天狗氣獨神秀,與眾獸不同,故狗院列在諸院之上。食肥身瘦,言其形態之特異,一擲解斗,稱其才力之雄健。無自私、不虛透,即下文不愛力以許人,能絕甘以為大意,表現天狗能力之非凡,有俠士之風。文章重點表現天狗猛健之狀,突出天狗之“奇”。“天狗院列於諸獸院之上”(處地奇);“何天狗嶙峋兮,氣獨神秀”(神情奇);“食肥身瘦”(形奇);“一擲解斗”(才奇);“脫鎖而出,便欲西歸”(志奇)。但無論如何神奇,行文卻始終沒有脫離現實馳騁想像,而是作了十分客觀的描寫,甚至比《雕賦》更為求實。接言有事田獵,得騁攫噬之才:“由是天狗捷來,發自於左,頓六軍之蒼黃兮,劈萬馬以超過。材官未及唱,野虞未及和。冏孝矢與流星兮,圍要害而俱破。”此處虛實結合,正如仇兆鰲所說:極言天狗之迅厲勇悍。這裡刻畫的是一個英雄的形象,而不是神的形象。
從賦中對天狗的描繪可看出作者的雄心抱負。如“夫何天狗嶙峋兮,氣獨神秀”至“敏於一擲,威解兩斗,終無自私,必不虛透”一段,仇兆鰲在這段的評註是“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意”。天狗瘦小嶙峋之姿卻神秀之態,是因為它有非凡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其實這就是作者理想中的形象:有才而不爭,正氣而用舍行藏。《天狗賦》是一篇騷賦,但此賦更多的是繼承了騷賦的內在精神,而對於其外在特點幾乎是捨棄的。事實上文本中對天狗的描繪亦可以看作作者的理想寫照。天狗“食肥身瘦,擲解斗”,形異才雄,迅厲勇悍而不居功,材得近臣而恐雄姿老於空院。篇末寫天狗雖能力超群,卻不被重用。謂天狗曾蒙君主賞識,由於受當事者之阻抑和群獸之猜忌,而被扃閉於天狗院中。從此君門萬里,歲華虛擲,孤立摧殘,良可傷己,因而興俗眼空多,生涯未愜之嘆。其中含有杜甫擔憂老而不被任用之慨。此篇與《雕賦》異曲而同工,同樣可以看作作者的內在精神追求:士伸於知己而不屈於知己。
此賦通篇用騷體句式,雜以散文句法,故能抑揚頓挫,一氣貫注,具有一種溫柔敦厚之美,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為自喻的表達。從賦的結尾可以看出他渴望君王賞識的心情,只是借天狗喻已,而不直接表達,他採取一種委婉的自薦才能的方式,惟“含寓言於正意”。這種表達使得賦文整體沉鬱含蓄,而無蒼白無力之感。二為對比手法的運用。如“伊鷹隼之不制兮,呵犬豹以相躔。蹙乾坤之翕習兮,望麋鹿而飄然。由是天狗捷來,發自於左,頓六軍之蒼黃兮,劈萬馬以超過。材官未及唱,野虞未及和,冏矢與流星兮,圍要害而俱破”一段,前面是描寫鷹犬“望麋鹿而飄然”的無奈,而後面對天狗的描述則是“迅歷勇悍”的,速度可比流星,使得“要害俱破”。此為才能方面的對比。這樣寫使天狗形象更加鮮明,同時增加了全文的感情力度,使全文結構完整,章法分明,有開有合,張弛相宜。杜甫這類賦與詩混通為一,可謂亦詩亦賦。

名家點評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天狗星主兵象,當時御狗以此命名,兵戈之兆見矣。”“此騷賦格也,篇中畫然四大段,或敘或斷,有開有闔,與集內五古諸詩局勢相似。”“詠物題作賦,若徒然繪影描神,雖寫真曲肖,終覺拘而未暢。惟含寓言於正意,感慨淋漓,神氣勃然,斯為絕構。閱《雕》《狗》二賦,覺《鸚鵡》《鷦鷯》諸作,不能專美於前矣。”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