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開發區西區

天津開發區西區

開發區土地擴展的提出主要基於開發區的快速發展與日益緊張的發展用地之間的矛盾。

園區定位:開發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載體,重點發展電子通信產業、汽車製造產業、裝備製造產業、生物醫藥產業、航天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開發區西區
  • 工業總產值:1600億
  • GDP:600億
  • 吸納就業人口:22萬
戰略部署,行政區劃,發展程度,特色,環境,區位優勢,區域功能,管理體制,交通,發展現狀,園區定位,招商,完善,

戰略部署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開發區經濟始終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增長勢頭,各項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第一。近幾年來,開發區的招商引資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勢頭,項目用地需求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年平均出讓工業項目用地超過了2平方公里;豐田項目及配套廠商的引進,更加劇了這種趨勢。相比之下,開發區所掌握的土地資源已非常緊張。
天津開發區西區
因此,開發區於2003年初提出了擴區的戰略部署。

行政區劃

2016年轄6個社區居委會。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120110400401
111
東北組團社區
120110400402
111
東南組團社區
120110400403
111
中北組團社區
120110400404
111
中南組團社區
120110400405
111
西北組團社區
120110400406
111
西南組團社區

發展程度

總體思路
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濱海委、市規劃土地局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結合開發區東區的區位和周邊地區的實際情況,管委會與天津市規劃院共同進行了開發區空間擴展的戰略研究,分別提出西進、南下、北上三個方案,經過論證和比較,最終確定了西進方案。
開發區西區四至範圍為:東至唐津高速公路,西至茶金公路,北到楊北公路,南到津濱高速公路
西區的定位
西區的定位為:開發區東區的土地延伸、產業延伸和管理延伸。
西區的經濟發展規劃
經濟發展總體目標:西區全部建成以後,預計可達到的經濟規模為工業總產值1600億,GDP600億,吸納就業人口22萬。
主導產業:電子通訊、生物化學醫藥、汽車和機械製造。
開發形式:採取滾動發展模式,對項目擺放進行適當行業劃分引導;應中心工廠的要求,在產業關聯度較密切,投資商相對集中的情況下,可設立項目團地;設立“中小企業園”等政策性園區,滿足不同企業的發展需求。
天津開發區西區
隨著區域規模的形成和企業的入駐,西區的區域管理任務越來越重。作為開發區東區的延伸,西區管理服務本著與東區無差異的原則,由管委會各部門及各駐區單位延伸職能。標誌著開發區向西區延伸管理服務有了載體。
區域管理的發展
經發局、建發局、貿發局、財政局、環保局、勞人局、行政執法局、西區辦、公安開發分局、法律援助中心、公安消防處、公證處等部門,泰達熱電公司、泰達自來水公司、泰華燃氣公司、天津開發電力公司、泰達市政公司、泰達綠化公司、泰達環衛公司、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單位已在服務中心內設立了辦事視窗。委辦、經發局、建發局等部門還向西區專門派駐了精幹的隊伍。與西區開發建設、招商引資有關的各種手續基本都能夠在西區辦理,各種會議都能在西區現場召開,大大方便了入區企業。
此外,涉及區域治安、執法、交管、消防等重要的基礎性管理工作,行政執法局、公安開發分局、開發區交警支隊、開發區消防隊等有關部門給予了高度重視,為西區配備了足夠的人力、物力,能夠保證對區域進行有關的管控和對突發事件作出及時的反映處理。

特色

環境

西區是作為開發區不可分割整體,擁有與東區無差異的投資環境。投資者在西區將享受與東區相同的優惠政策、服務質量和其他各項待遇。在能源基礎設施保障方面,西區將採取多種建設運營方式,降低水、電、氣、熱等能源成本,形成投資成本的窪地。

區位優勢

西區距東區18公里,其發展可以依託東區已經形成的產業優勢,形成產業聚集效應;距天津市中心28公里,便於依託中心城區的資源,並將天津市工業戰略東移和開發區的發展有機銜接在一起;距濱海國際機場15公里,距港口19公里,便於企業的貨物流動,區位優勢明顯。

區域功能

西區將以工業為主體,為不同工業產業的進入提供低門檻,有利於建立完善的產業配套鏈條,形成產業聚集效應,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管理體制

工委、管委會對西區開發工作充分放權,在人、財、物上給予大力支持。西區在管理上不另組班子,由管委會各職能部門直接延伸管理,採用新體制、機制和開發模式,提高政府的管理質量和水平。
該方案具備如下優勢:
——開發區西進可實現與天津市工業東移的更好銜接;
——開發區西進近期有利於推動津濱經濟帶的快速形成,長期有利於京津沿高速公路帶聯袂發展;
天津開發區西區
——開發區西進可更為有效地依託天津市區和塘沽城區,實現擴展區域的快起步;同時,也可對天津市海河開發和海洋開發形成積極配合。

交通

自2003年開始至今,西區開發已歷時7年多的時間,區域開發初具規模、投資環境逐步完善、產業聚集加速形成,已經成為開發區招商引資的主戰場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截至2010年6月,西區已徵用土地42平方公里,完成“九通一平”開發建設約3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完成“九通一平”開發約5平方公里。已建成道路110公里、180萬平米,已建成大小橋樑、地道30座、34萬平米,鋪設排水管線290公里,完成填土面積約38平方公里、4800萬立方米,完成綠化種植面積660萬平米,西區藍白領公寓、國祥公寓和露天體育場的已經投入使用,投資服務中心北側的一座室內體育館和一座三層酒店正在進行施工建設。已開通4條連線母區、市區的公交線路。隨著中南組團第二熱源廠、西區第二條供水管線的投入使用以及區域高壓電力線的切改完成,開發區西區在水、電、氣、熱等能源供應方面進一步得到加強,同時能源配套設施建設已隨著各個組團開發的不斷成熟而逐步延伸到位。

發展現狀

開發區域實現九通一平,已開發土地32 km2,項目總建築面積513.4萬m2,建成道路110KM、綠化660萬m2;建成橋樑、地道52座、河道34.5KM、雨污水泵站4座、雨污水管網309KM。
截至2018年,西區累計註冊企業294家(工商註冊口徑),“四上”企業從業人口5.93萬人,常住人口4.37萬人。2018年工業總產值1333億元,約占開發區工業總產值的28.3%。
逐漸形成以電子通信、汽車製造、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航天等支柱產業。

園區定位

招商

從產業發展方面看,以新一代運載火箭軍、民品項目為代表的航天產業,以長城汽車整車和零部件項目為代表的汽車製造產業,以維斯塔斯、東汽風電、新興重工項目為代表的裝備製造產業,以金耀生物科技項目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以富士康、三星電機、天津七一二通訊廣播項目為代表的電子信息行業正在加速形成。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汽車配套、電子通訊、機械製造、新能源等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環境污染少的行業已成為西區支柱產業,特別是肯納金屬、維斯塔斯、錦湖輪胎、長城汽車、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新興鑄管、茂聯科技、三星電機、富士康等一批國內外一流的大項目、好項目均已落戶,使西區將躍升為開發區乃至濱海新區“十二五”期間經濟發展主戰場。
開發區西區累計吸引入區註冊企業160多家,其中已有70多家企業建成投產,30多家正在建設,註冊資本超過80億美元。入區企業呈現出投資規模大、行業內領先水平項目多、內外資並重、國資民資並舉等特點。2009年,西區全年共實現工業產值 140億元,同比增長43.9%。2010年西區全年共實現工業產值 207億元,同比增長48.2%,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基礎設施投資13.9億元。

完善

以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為原則的新開發模式不斷完善。
1、經營性基礎設施的市場化運作
西區污水處理廠建設採取BOT模式,授予泰達新水源公司特許經營權,由該公司負責融資、建設、運營,特許經營協定已經簽訂,項目建設即將啟動。
中南組團藍領公寓採取競標方式,吸引了國臣公司、海燕公司兩家社會力量進入,拍賣土地價格超過了東北組團藍領公寓的土地拍賣價格。
2、基礎設施養管的市場化運作
積極推動西區基礎設施養管的社會化、市場化。西區環衛已經走向市場化,通過公開招標引進了泰達環衛、大泰兩家公司進入西區環衛市場,形成了良性競爭格局。今後,西區綠化、路燈等養管工作也將逐步走向市場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