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奇兵:全球太空飛行器50

天外奇兵:全球太空飛行器50

基本介紹

  • 書名:天外奇兵:全球太空飛行器50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169頁
  • 開本:16
  • 定價:39.80
  • 作者:軍情視點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22189155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天外奇兵:全球太空飛行器50》編輯推薦:茫茫宇宙,充滿了神秘,認知宇宙,是人類亘古不變的理想與追求。《天外奇兵:全球太空飛行器50》詳細展示了人類的太空發展歷史,回顧了人類的太空之旅

圖書目錄

NO.1 國際空間站001
NO.2 前蘇聯“禮炮”號空間站007
NO.3 前蘇聯/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012
NO.4 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016
NO.5 前蘇聯“東方”1號載人飛船025
NO.6 前蘇聯“上升”號飛船028
NO.7 前蘇聯“聯盟”1號載人飛船032
NO.8 美國“天龍”號載人飛船033
NO.9 美國“獵戶座”飛船036
NO.10 前蘇聯“暴風雪”號太空梭041
NO.11 美國“企業”號太空梭045
NO.12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050
NO.13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054
NO.14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059
NO.15 美國“奮進”號太空梭064
NO.16 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069
NO.17 美國“大力神”號運載火箭071
NO.18 美國“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073
NO.19 歐洲“阿麗亞娜”5號運載火箭078
NO.20 前蘇聯“能源”號運載火箭082
NO.21 前蘇聯/俄羅斯“質子”號運載火箭086
NO.22 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090
NO.23 前蘇聯/俄羅斯“呼嘯”號運載火箭094
NO.24 俄羅斯“宇宙-3M”運載火箭096
NO.25 美國“德爾塔”4號運載火箭099
NO.26 美國“獵鷹”9號運載火箭101
NO.27 美國“戰神”1號運載火箭103
NO.28 歐洲“織女星”號運載火箭106
NO.29 美國X-37B無人太空戰機108
NO.30 美國X-51A“乘波者”無人太空戰機112
NO.31 前蘇聯“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117
NO.32 美國“深空”1號探測器120
NO.33 美國“旅行者”1號探測器124
NO.34 美國“伽利略”號探測器128
NO.35 美國“先驅者”號探測器132
NO.36 美國“深度撞擊”號探測器136
NO.37 美國“水手”4號探測器141
NO.38 前蘇聯“金星”9號探測器144
NO.39 美國“勘測者”號探測器146
NO.40 歐洲“喬托”號探測器148
NO.41 美國“信使”號探測器150
NO.42 美國“朱諾”號探測器152
NO.43 美/歐/意“卡西尼”號探測器154
NO.44 美國“水手”2號探測器157
NO.45 美國“新地平線”號探測器160
NO.46 美國“水手”10號探測器162
NO.47 美國“山貓”號太空梭164
NO.48 日本M-V運載火箭165
NO.49 俄羅斯/烏克蘭“第聶伯”號運載火箭166
NO.50 韓國“羅老”號運載火箭168
參考文獻170

文摘

插圖:

序言

冷戰時期美蘇之爭推動了全球科技的發展,其中就包括太空飛行器。起先,這些太空飛行器主要是用於強化軍事武裝力量,包括偵察地形、蒐集情報、攜帶核武器等。發展至今,航天技術除了推進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新軍事變革之外,也帶動和催生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解決人口、環境和資源等全球問題,在推動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茫茫宇宙,充滿了神秘,走出地球,認知宇宙,是人類亘古不變的理想與追求。現今,在多種太空飛行器的合作下,人類對宇宙的了解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在為這些成功事跡歡呼時,您是否了解這些新型科技背後的故事;在為航天事故默哀時,您是否了解事故的緣由。本書將帶您走進太空飛行器背後的世界,讓您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太空飛行器以及航天技術。
本書介紹了50種具有歷史性、代表性的太空飛行器,資料新、內容全,是一本現代太空飛行器的最佳鑑賞和識別指南。書中涉及的太空飛行器種類有運載火箭、探測器、飛船和空間站等,對這些太空飛行器的誕生歷史、設計特點、著名任務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詳細的敘述,並配有非常精美、極具觀賞性的圖片。此外,書中還增加了許多有趣的知識或小常識,這主要是為了幫助讀者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迅速而準確地對這些太空飛行器進行鑑賞和識別。
本書的相關數據資料來源於美國國家檔案館、美國國防後勤局等已公開的航天技術文檔,以及《簡氏防務周刊》、《軍事技術》雜誌等國外知名軍事媒體的相關資料,關於太空飛行器的相關參數還參考了製造商官方網站的公開數據。我們將其中有關這些太空飛行器的來歷、發展和參數等內容客觀地記錄下來,讓讀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它們。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丁念陽、黎勇、王安紅、鄒鮮、李慶、王楷、黃萍、藍兵、吳璐、陽曉瑜、余湊巧、余快、任梅、樊凡。在編寫的過程中,我們在內容上進行了去偽存真的辨別,讓內容更加符合客觀事實,同時全書內容經過多位軍事專家嚴格的篩選和審校,力求儘可能準確與客觀,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編者
2013年1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