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對地打擊武器軌道規劃與制導技術

天基對地打擊武器軌道規劃與制導技術

《天基對地打擊武器軌道規劃與制導技術》是2013年12月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正東。

基本介紹

  • 書名:天基對地打擊武器軌道規劃與制導技術
  • 作者:胡正東
  • ISBN:9787118092462
  • 類別:TJ765.3
  • 頁數:226頁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較為系統地介紹天基對地打擊武器作戰概念、軌道規劃與制導技術的專著。全書以兩類新概念天基對地打擊武器為對象,著重研究了天基對地打擊動能武器的全軌道最佳化設計方案、全軌道快速生成方案、再入解析預測制導方法,以及軌道轟炸飛行器的過渡段軌道設計與制導方案、再入段軌道線上規劃與跟蹤制導方法、末段具有落角約束的導引控制方法,填補了我國天基對地打擊武器軌道設計與制導領域研究的空白。本書可供從事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和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1
1.1天基對地打擊技術的背景需求 1
1.1.1空間戰略的形成——人類步入航天時代的必然產物1
1.1.2優勢來自空間——發展天基對地打擊技術的直接原因2
1.1.3推動軍事套用與科技進步——發展天基對地打擊技術的理論和實踐意義3
1.2天基對地打擊技術的發展概況 4
1.2.1天基對地打擊武器的發展概況4
1.2.2軌道最佳化理論的研究進展12
1.2.3軌道規劃與制導技術研究綜述14
第二章天基對地打擊武器的基本概念21
2.1通用空間機動平台 21
2.1.1戰略需求21
2.1.2系統組成與任務特點23
2.1.3所涉及的關鍵技術23
2.2天基對地打擊動能武器 24
2.2.1發展需求25
2.2.2武器系統結構26
2.2.3作戰流程分析27
2.3軌道轟炸飛行器 29
2.3.1發展需求29
2.3.2武器系統結構30
2.3.3作戰流程分析31
2.4小結 32
第三章天基對地打擊動能武器軌道最佳化設計方案34
3.1飛行器在慣性空間的軌道運動方程 34
3.2軌道最佳化方法及驗證 35
3.2.1最優控制問題的一般描述35
3.2.2軌道最佳化算法分析41
3.2.3最佳化算法的仿真驗證43
3.3橫程最大打擊軌道最佳化設計 48
3.3.1基於橫程最大的最優控制問題48
3.3.2軌道最佳化仿真49
3.3.3對地覆蓋分析51
3.4時間最短打擊軌道最佳化設計 53
3.4.1基於時間最短的最優控制問題54
3.4.2軌道最佳化仿真54
3.4.3控制變數的象限確定56
3.5燃料最省打擊軌道最佳化設計 58
3.5.1基於燃料最省的最優控制問題58
3.5.2軌道最佳化仿真59
3.5.3過渡段劃分模式的影響64
3.6小結 64
第四章天基對地打擊動能武器軌道快速生成技術66
4.1地固坐標系下的時間最短打擊問題 67
4.1.1地固坐標系下的運動方程67
4.1.2最優控制問題描述68
4.2軌道快速生成的間接方法 69
4.2.1基於BP神經網路的初值預測69
4.2.2軌道預報的快速數值算法74
4.2.3仿真驗證與分析75
4.3軌道快速生成的直接方法 78
4.3.1Legendre偽譜法的基本原理78
4.3.2軌道分段生成與參考軌道確定80
4.3.3仿真驗證與分析81
4.4小結 84
第五章天基對地打擊動能武器再入解析預測制導技術86
5.1再入段干擾對落點精度的影響 87
5.1.1再入初始狀態偏差87
5.1.2彈頭特性參數偏差88
5.1.3大氣擾動89
5.2零攻角再入時彈道參數的解析解 90
5.2.1彈道參數的近似計算91
5.2.2解析偏差分析及改進96
5.3解析預測制導方法 99
5.3.1制導邏輯設計99
5.3.2仿真驗證103
5.3.3制導參數選擇與制導性能分析106
5.4小結 107
第六章軌道轟炸飛行器過渡段軌道設計與制導109
6.1制動點與制動速度的確定 110
6.1.1固定時間轉移軌道設計110
6.1.2最小能量轉移軌道設計118
6.2有限推力制導 124
6.2.1按制動速度關機的制導方案125
6.2.2考慮J2項攝動的制導方案126
6.2.3關機點參數對制導效果的影響129
6.2.4耗盡關機下的能量管理130
6.3小結 133
第七章軌道轟炸飛行器再入段軌道線上規劃與跟蹤制導134
7.1飛行器再入數學模型與初步分析 134
7.1.1採用相對參數描述的再入運動方程135
7.1.2再入走廊分析及其確定136
7.1.3飛行方案設計139
7.2再入軌道線上規劃與跟蹤制導技術 140
7.2.1初始下降段設計141
7.2.2偽平衡滑翔段設計142
7.2.3再入機動側向制導148
7.2.4仿真驗證與分析153
7.3末修段軌道設計與制導方案 155
7.3.1末修段軌道設計的幾何方法156
7.3.2基於動態逆的軌道跟蹤控制156
7.3.3仿真驗證與分析159
7.4小結 162
第八章軌道轟炸飛行器載荷釋放後的精確制導技術164
8.1導引段數學模型 164
8.1.1飛彈的質心運動方程165
8.1.2相對運動方程165
8.1.3滿足落角約束的最優導引律166
8.2自適應比例導引律 168
8.2.1基於彈道方程的比例導引律168
8.2.2實現垂直打擊的制導邏輯設計171
8.2.3導引係數自適應更新172
8.3準滑模變結構導引律 175
8.3.1滿足落角約束的準滑模變結構導引律175
8.3.2制導參數對制導效果的影響177
8.3.3制導參數離線最佳化與敏感性分析181
8.4“最優—魯棒”複合導引律 184
8.4.1俯衝平面內的導引方程184
8.4.2轉彎平面內的導引方程186
8.4.3基於RBF神經網路的切換項增益調節186
8.5各種制導律的性能比較 189
8.6小結 195
附錄A飛行器運動微分方程的無量綱化處理197
附錄B絕對運動參數、相對運動參數與軌道參數的轉換198
附錄C時間最短打擊問題最優解的數據樣本200
附錄D轉移軌道需要速度與末速度的證明204
附錄E常用坐標系及轉換關係207
附錄FCAV—L模型參數211
附錄G導引段運動參數與再入段運動參數的轉換關係213
參考文獻21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