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氣象站

天下第一氣象站

1965年10月,我國在海拔4802米的唐古拉山上建起一座氣象站,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高的一個網點氣象站,被我國地理教科書譽為“天下第一氣象站”。意即全球最高的氣象站。

地理位置,建站過程,工作情況,

地理位置

“天下第一氣象站”位於西藏安多縣,安多縣地處西藏北部、著名的唐古拉山脈南北兩側,是西藏地區的北大門。該氣象站所處地區年平均氣溫﹣3°C,一年中有二百多天是8級以上的大風天氣,自然環境十分惡劣,不僅高山灌木不能生長,對人類的生命來說也是禁區,工作和生活條件極為艱苦。

建站過程

1956年,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中央決定選調一批氣象人員進藏工作。得知訊息的那一天,剛從北京氣象學校畢業的陳金水在志願書上寫下了“到艱苦的西藏去,保證服從分配”的誓言。
陳金水進西藏時正值平叛時期,時局非常不穩定,時有叛匪襲擊。內地進藏的人員本來就不多,專門的武裝人員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當時氣象站是叛匪主要攻擊目標,因而,所有人員既是戰士,又是業務人員。陳金水因個子大、膽子大、體力好而成為機槍手。一人背著三支槍八個手榴彈的他,不僅會打槍還打得很好。在那時,他和戰友們多次與叛匪正面交鋒,最長的一次堅持了74天。
青藏高原的氣候,很早就成為國際氣象界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可是直到20世紀中葉,西藏的氣象科學還是一片空白。時局穩定後,1965年,組織上調陳金水去西藏的“北大門”安多,任務是創建一個新的氣象站。
1965年9月,陳金水來到藏北唐古拉山上的安多。此時,在浙江還是花飛草長,而安多已是北風呼嘯、雪花飄飄,皚皚的冰峰在遠處閃著耀眼的銀光。站址選在縣城後面的一個山坡上。這裡荒無人煙,陳金水和同事滕建民搭起兩頂帳篷,既是“家”,又是“辦公室”。兩人用鐵鎬刨開堅硬如石的凍土,開始了艱苦的創業。安多海拔高,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60%。每揮一次鎬,都要喘好一陣子。陳金水的臉憋得發紫,嘴唇裂了口子。在幾個民工的幫助下,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平整出625平方米的標準氣象觀測場,安好了白色的圍欄,裝好了百葉箱,豎起了10米高的風向桿……1965年10月,安多氣象站終於建成,由於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氣象站,被譽為“天下第一氣象站”。世界氣象組織的一位官員說:安多氣象站是中國人為世界作出的一個貢獻。

工作情況

無論是飛沙走石的沙塵暴天氣,還是風雪漫捲的暴風雪天氣,氣象站的觀測員們一日4次準時無誤地觀測和記錄著一個個氣象數據:風向、風力、風量、氣溫、地溫、氣壓、蒸發量……一天要記錄上百個氣象數據。遇上狂風暴雨,一般人們總是往屋裡躲,可是氣象站的觀測員卻從屋裡走出來,衝進觀測場。他們硬是頂著迎面撲來的狂風,爬上10米高的風向桿,修復了儀器,保證了觀測照常進行。遇到塵暴,狂風卷著沙石劈頭蓋臉打來,他們仍然貓著腰衝進觀測場。每換下一張儀器中的記錄紙,就得趕緊放進懷裡,慢一點的就會被大風颳跑。每秒40米的風速對他們已是習以為常,大風吹得睜不開眼,他們只能背著風,蹲在地上,用一隻手按住觀測簿,另一隻手記錄著氣溫、風力……安多氣象站的工作人員,就是這樣用他們的奉獻和敬業精神,準確無誤地觀測和記錄著“地球第三極”的風起雲湧、雨雪陰晴,傳送出青藏高原上的氣象實測數據,填補了世界氣象史上的空白,對全球中長期天氣預報和氣象科學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