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韓村(福建省壽寧縣武曲鎮大韓村)

大韓村(福建省壽寧縣武曲鎮大韓村)

大韓行政村在武曲鎮西北部,東臨甲峰、梅洋境;南接塘西村;西毗鄰象岩村境。北同斜灘境接壤。距鎮政府5公里。總面積9.66平方公里。大韓下轄大韓、嶺里、橫里、後章、桂香林、梨塅、坑底、洋坪8個自然村,除梨塅、後章、桂香林、坑底四村外,其餘已成廢村。面積約11.5平方公里,共378戶1553人口,通行閩東方言福安話。長溪穿境而過,主要坐落在長溪邊上,海拔73米。境內最高峰馬鞍山海拔960米。大韓村年平均氣溫19.1℃,屬偏溫暖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韓村
  • 隸屬:福建省寧壽縣武曲鎮
  • 人口:1553人
  • 面積:11.5平方公里
大韓原名浸洋,緣於該村所在地勢較低,經常為水所浸之故,古居民常誤書“徑陽”或“進陽”。該村陳姓始祖遷自福安韓陽,希望能將此地建得比韓陽更大更好,故改名“大韓陽”,後來簡稱大韓。
大韓主村聚居200多戶,900多人。有陳、張、王、劉、江、楊、賴、章、吳、曾、何、溫、沈、鄭、葉、林、毛、鐘、徐、周、米等姓。其中陳、張是大姓。
大韓村臨河畔,前人以水運為主,出門過溪用渡船,1991年建成大韓大橋,從此結束了用渡船過溪的歷史。2001年省道雙湖二級路建成,2008年改造大韓至甲峰、大韓至象岩兩村的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
大韓村歷史悠久,本處地下層有南宋時期遺址,附近有多處古窯址,1983年村民江潤波在左岑壠頭發現商周時期的細石器石錛。大韓村還是革命老區村。早在1928年初就有人參加革命,1932年成立貧農團,並創建蘇維埃政府。 1965年在陳氏宗祠創辦了“壽寧縣五·七幹校”,集中了一大批下放幹部,開懇出溪尾崗茶場,1971年撤銷;1973年設立了知青點,1979年解散。
大韓村山水靈秀,人才輩出。歷代庠生、監生以上等達20多名。近現代更是英才疊現,有大中專生135人。主要人物有:
吳從修,康熙年間歲貢,敕授修職郎,仙遊縣儒學正堂;
陳祥輝(1763-1832),乾隆五十三年(1788)以武經入泮;陳為霖(1774-1849),嘉慶十一年(1806)以文經入泮,與陳祥輝人稱武魁。
張高謙(1947-1961),1961年2月6日晚,為保護集體羊群,被盜賊殺害,犧牲時年僅13歲,民政部批准其為烈士,團中央追認為“紅色少年”,宋慶齡親筆題詞“學習張高謙,做毛主席的好孩子”,郭沫若專為張高謙寫下了《雷鋒式的紅色少年》的詩篇,葉飛、賈慶林等領導先生題詞高度評價張高謙的優秀品質。團中央、教育部將他列入全國十大少年英雄之一,在北京建造張高謙紀念碑。
陳增光(1939-),曾任寧德地區行署專員、中共寧德地委書記、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大韓山水相映,風光秀麗,主要景點有:
古榕群:沿溪岸邊十數株千年古榕廣蓋濃蔭,碧翠欲滴,長溪奔騰,環繞如帶,風光旖旎。
張高謙烈士陵園:始建於1961年,歷經三遷後,於1991年落地大韓,占地4.5畝,拾級而上,主體建築依次有紀念亭、壽寧紅石像、紀念碑、陵墓以及中央和福建省領導的題詞碑刻等,張高謙紀念室則設在英雄母校——張高謙國小內。陵園先後被命名為“福建省學校德育基地”、“福建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首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
高牆寨址:閩東工農游擊第十一支隊棲息根據地,現寨遺址尚存。
臨水宮:祀臨水陳氏夫人、天后媽祖娘娘等神。有每隔三年要到古田臨水宮迎請臨水夫人的風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