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村(浙江省義烏市大陳鎮大陳村)

大陳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義烏東北部。北與諸暨市、浦江縣相鄰,東靠楂林鎮,南界蘇溪鎮,距城區18公里。村區面積1. 5平方公里。轄大陳、安里、後田畈、店門裡4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大陳。1992年有788戶,87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00人,外來打工、經商常住人口3800人。耕地1000餘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陳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地理位置:浙江省義烏市大陳鎮
  • 面積:1.5平方公里
大陳村服裝工業的率先興起,帶動了相鄰的蘇溪鎮和楂林鎮,並輻射到浦江縣的鄭家塢鎮、白馬鎮和諸暨市的安華鎮以及牌頭地區,形成全國聞名的服裝金三角。大陳村位於該三角地區的中心,堪稱浙東服裝 業中的一枝奇葩,名副其實的服裝村。
大陳村自南宋建炎三年(1129),東陽陳道隆、陳道興兄弟倆遷徙義烏龍溪(今大陳)建村至今,已有864年歷史。其子孫繁衍附近36個村莊,龍溪為陳氏子孫聚居中心,故名大陳。清乾隆五十年(1785)屬龍祈鄉十都,民國初屬大陳鄉,1987年撤鄉建大陳鎮。大陳村一直為鄉(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陳村
大陳村後,有一座海拔不到百米的鳳凰山。形如鳳凰展翅,頭南尾北,飛向大陳村啄食之勢,故名鳳凰山。在鳳凰的尖嘴部,利用地貌,建有一座1進3開間的陳氏祖廟,名靈威廟,廟前左右祭亭,中間戲台,均屬明代建築。廟內供奉大陳村陳氏太祖陳昊一、陳昊二塑像。大陳村以及周圍36個村莊的陳氏子孫,每逢過年過節,都要來朝拜祭祀祖先,尤以每年農曆正月十三、十七兩日,集36村子孫,旌旗簇擁、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執事、儀仗、迎送隊伍數以萬計。
與鳳凰山一脈相連的雞頭山,坐落大陳村東首,形如雞頭,故名。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侵占大陳,以一個排兵力盤踞山頭,築炮樓、修戰壕、布以三層鐵絲網。1944年7月,堅勇大隊中隊長、大陳人陳雄率部一舉攻克雞頭山日偽軍碉堡,全殲一個偽軍中隊,俘偽中隊長以下33人,繳獲機槍1挺,長短槍20餘支。陳雄於同年8月在楂林下橋頭犧牲。村民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在雞頭山日軍炮樓原址,建立革命烈士紀念碑,每逢清明時節,附近各學校、機關團體,前來掃墓者絡繹不絕。
1992年9月22日,當年隨日本侵略軍盤踞大陳雞頭山的佐伯清美,飄洋過海,來到大陳,在寬大為懷的大陳人面前,深感內疚,為補前愆,提出在雞頭山修建中日友好公園。佐伯清美的心愿,得到了義烏市人民政府、大陳鎮人民政府、大陳村民的讚許,並與其簽訂了合資建造大陳中日友好公園的協定書。由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設計的建造方案已就,部分日資也已到位,動工在即。昔日日本侵略軍盤踞地,如今中日人民友好公園--象徵著化干戈為玉帛,中日不再戰的兩國人民的心愿。
大陳村1979年秋,大陳村向銀行借貸5000元創辦了義烏市第一家服裝廠--大陳第一服裝廠(後改名大陳標準服裝廠),利用村里婦女勞力,集村裡的老裁縫,自帶家用縫紉機,開始艱難的創業歷程。經過13年的奮鬥,截至1992年底止,全村有中外合資服裝企業2家,鎮、村級集體服裝企業56家,私營服裝企業50家,台聯服裝企業1家,個體服裝企業231家,全村合計有服裝企業340家。各種集體、私營商業、商店75家,個體攤販293家,外出經商者達400餘人。1992年服裝工業產值達到18933.26萬元,上繳國家稅利230萬元,名列義烏市村級之冠。
大陳村的服裝工業,由手工作坊式的生產開始,發展至今,全村已擁有高速平縫機8000餘台,並配備了與此相適應的配套機械;擁有進口、國產電腦繡花機22套;襯衫專用設備370餘套;自備發電機組338套,可供電力4000多千瓦時。每年3~6月份是襯衫生產、銷售旺季,襯衫日輸出量20萬件,相當於全村在冊農業人口(除非農業人口、外來人口外)2600人每人平均日產80件!
大陳村
村內規模較大的服裝企業有:義烏繡衣廠,工人214人,以生產丹丹牌繡花女襯衣為主,年產值600萬餘元,稅利80萬元;義烏市襯衫四廠,工人278人,年產愛哥、帥男牌襯衫63萬件,年產值650萬元,稅利48萬元;義烏市羽艷襯衫廠,工人224人,以生產真絲服裝為主,年產值500餘萬元;大陳服裝九廠,以生產邁高特男西裝為主,年產西裝5萬套;中外合資浙江凱歌製衣有限公司的富士恤牌男襯衫,暢銷國內外。此外,還有義烏市絲綢製衣廠、台聯製衣廠、天塔服裝廠等,年產值均達數百萬元,成為大陳服裝工業的支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