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花丸(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金花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宣明論》卷四。主治①《宣明論》:中外諸熱,寢汗咬牙,睡語驚悸,溺血淋閉,咳血衄血,瘦弱頭痛,併骨蒸、肺痿、喘嗽。②《雜病源流犀燭》:疹後癆,疹既收沒,毒邪猶郁於肌肉間,晝夜發熱,漸致發焦膚槁,羸瘦如柴,變成骨蒸癆瘵。

基本介紹

  • 名稱:大金花丸
  • 出處:《宣明論》卷四
  • 組成:黃柏、黃芩、黃連、大黃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文獻摘要,

組成

黃柏、黃芩、黃連、大黃各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新汲水送下;小兒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

主治

①《宣明論》:中外諸熱,寢汗咬牙,睡語驚悸,溺血淋閉,咳血衄血,瘦弱頭痛,併骨蒸、肺痿、喘嗽。
②《雜病源流犀燭》:疹後癆,疹既收沒,毒邪猶郁於肌肉間,晝夜發熱,漸致發焦膚槁,羸瘦如柴,變成骨蒸癆瘵。

文獻摘要

《東醫寶鑑》:“大金花丸,瀉三焦火,止嗽化痰,清頭目。黃連、黃柏、黃芩並酒炒、梔子各一兩,大黃煨、人參、半夏、桔梗各五錢。上為末,滴水為丸梧子大,茶清下三十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