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戰爭

大象戰爭

大象戰爭 (前280-275年),又稱為皮洛士戰爭。羅馬通過這場戰爭消滅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希臘城邦,期間希臘伊庇魯斯的皮洛士大王使用大象作為武器攻擊羅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象戰爭
  • 時期:前280-275年
  • 別稱:皮洛士戰爭
  • 名字由來:使用大象作為武器攻擊羅馬
簡介,羅馬出兵,大象登入,皮魯士的勝利,首度交戰,再度交戰,統一義大利,大王撤退,大王回歸,完成統一,

簡介

大象戰爭,又稱為皮魯士戰爭,是指羅馬出兵消滅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希臘城邦的戰爭,這場戰爭因為希臘伊庇魯斯的皮魯士大王使用大象攻擊羅馬而得名。

羅馬出兵

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在統一義大利北部後,便開始計畫占領南義的希臘城邦。然而,南義的希臘城邦仍然抱持著希臘城邦的一貫作風,即是互相攻打,自相殘殺,因此並不能抗抵羅馬的進攻。公元前282年,羅馬在從海路救援其在南義的同盟圖利市的時候,因不慎闖入另一城邦他林敦的範圍,而遭到其攻擊,兩國於是開戰。他林敦為南義最強的希臘城邦,若是羅馬成功占領他林敦,則其它希臘城邦可定。他林敦自知不是羅馬強大的陸軍的對手,因此以自費雇用三十五萬步兵和兩萬騎兵為條件(事後證實為吹噓)請來了希臘的皮魯斯大王出兵相助。而羅馬為免他林敦真的雇用三十七萬軍隊與之抗衡,決定儘快派兵南下,與皮魯斯決戰,從而使他林敦雇用的軍隊不能與皮魯士會合。這時候,羅馬軍的一半的軍隊在一名執政官的統率下正在伊托魯里亞地區平亂,於是只得派另一名執政官,統率兩個羅馬軍團共兩萬多人,在公元前280年春夏交替之際出兵南下,攻擊皮魯士的援軍。

大象登入

公元前280年的初春時份,在羅馬出兵之前,皮魯斯大王已親率極高質素的職業僱傭軍共兩萬五千多人,在他林敦登入。其軍隊組合為騎兵三千人,弓箭手二千人,投石手五百人,重裝步兵二萬人,大象十九頭。 然而當皮魯士看到他林敦的情況後,大失所望,因為他林敦的市民並無作戰心態,依舊歌舞昇平。他知道那三十七萬大軍是沒望的了,但他因為懷有征服羅馬的雄心壯志,因此決定以自己所帶來的兵力與羅馬軍決戰

皮魯士的勝利

首度交戰

雙方結果在圖利與他林敦之間的赫拉克里亞相遇,羅馬軍與皮魯士軍各自擺陣,雙方各有兩萬多人。皮魯士軍擺出一字長蛇陣,這個陣是為了方便大象的活動而設的;而羅馬軍則擺出了慣用的方陣。戰前羅馬軍看到皮魯士軍里的大象,因為以往未曾見過,還以為是牛,可是一開戰,羅馬軍便知道那不是牛,而是從未見過的怪物。雙方開戰之初,皮魯士軍以騎兵先行,再輔以重裝步兵,但始終不敵羅馬軍裝備精良的步兵。但形勢過了一會便完全逆轉,因為大象步速慢,因此在開戰之初,並不能發揮作用,但戰事正處高潮之際,皮魯士的大象終於發揮作用,羅馬士兵完全不能抵擋,嚇得四散奔走,皮魯斯的騎兵即時對羅馬軍進行圍殲,結果羅馬損兵七千多人,退守維努西亞,死守不出。但皮魯士亦損失了四千多人,而且難以在異地得到補充,因此並不是獲得很大的優勢。

再度交戰

皮魯士知道不宜與羅馬糾纏,因此派人與羅馬議和,但因條件過高,所以羅馬不答允,結果雙方只得繼續僵持。在公元前279年,雙方在準備充足後,再度決戰。這次羅馬人成功誘使皮魯士至阿普利亞的阿斯庫路姆進行決戰。此地是山谷,兩側被樹林包圍,大象難以發揮。雙方各自投入了四萬人作戰,戰事開始之時,皮魯士的騎兵與大象果然無法發揮,結果雙方打成均勢,但皮魯士則在戰爭高潮之時,成功誘使羅馬士兵出谷廝殺,結果其大象再次發揮威力,在前線大敗羅馬軍。但此時,羅馬的援軍則乘機偷襲皮魯士的本營,結果皮魯士被逼回兵去救,以致損失亦不菲。羅馬此戰損失六千兵馬及一名執政官;而皮魯士則損失了三千五百人,但其中大多為馬其頓的精銳庸兵,難以補充。皮魯斯只得無奈地說︰“再這樣勝一次,咱就可能沒有軍隊了。”後人於是稱這種得不償失的勝利為“皮魯士的勝利”。

統一義大利

大王撤退

皮魯士在與羅馬兩度交戰後感到不宜再戰,而正巧此時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向其請救兵,以抵抗迦太基的擴張。皮魯士於是草草與羅馬議和,轉戰西西里島。

大王回歸

然而,皮魯士在西西里的進軍並不理想,因此在三年後又再回到義大利,但這時羅馬軍已作出大改革,皮魯士雖然在初時仍能收復部份希臘城邦的失地,但在公元前275年夏天,與羅馬軍在貝內溫圖進行決戰,結果被羅馬軍大敗,只剩下八千餘人。皮魯士只得在該年秋天回去伊庇魯斯,在三年後,皮魯士在攻打斯巴達的一次巷戰里陣亡。

完成統一

而羅馬在皮魯士的軍隊撤離後,很快便攻占整個南義大利,完成了義大利半島的統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