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河南省寶豐縣下轄鎮)

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地處豫西伏牛山余脈外方山東麓淺山丘陵區,位於寶豐縣城西20公里處。總面積64平方公里,轄38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198個村民組。總人口4.7萬人。大營鎮歷史悠久,春秋時期形成村落,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記載,是豫西南的歷史名鎮,宋代汝官瓷的故鄉—舉世聞名的汝官窯遺址坐落於該鎮清涼寺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營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寶豐縣
  • 面積:64平方公里
資源,經濟,社會發展,

資源

大營鎮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優質主焦煤、鋁礬土,紫砂陶土、鐵礦石等10餘種,儲量大、品質優、易開採。紫砂產品曾暢銷海內外,有“北方宜興”之美譽。汝瓷開發方興未艾,產品品種繁多,工藝精湛,可與宋代汝官瓷媲美。由中央美院董祖詒教授設計的“金雞報曉”汝瓷作為第八屆中國電影節饋贈品受到海內外電影家和知名人士讚賞。清涼寺汝官窯遺址開發保護總體規劃已通過省專家評審,旅遊業發展前景廣闊。

經濟

大營鎮經濟發展成就斐然。1958年榮獲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發的“全國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獎狀;1988年被省建設廳首批命名為八大“中州名鎮”之一;199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先進單位”;1992年被國家建設部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5年被省、市確定為“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1996年經濟發展綜合位次名列平頂山市115個鄉鎮第二;1999年被省科協命名為“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鎮”;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小城鎮建設重點鎮”;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鄉鎮”,被市政府授予“經濟實力強鎮”。2003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6293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1115萬元,招商引資5720萬元,財政收入達到577萬元,農民純收入達到2518元。

社會發展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大營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突飛猛進。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人文、文化底蘊豐富,是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強大支撐。水利條件優越,建成小型水庫6座,其中最大庫容達280萬平方米;在具有國道207線和南石線穿境而過的交通優勢基礎上,該鎮大力實施“村村通”工程,完成村級道路建設33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小城鎮建設設施完善,功能齊全:鎮區設有郵路4條190公里,投遞點258個;開通5000門國際、國內直撥程控電話,安裝有120門公用IC卡電話,建有2座無線通訊微波基站支持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等移動通訊系統與國內外併網通信;鎮區建有3所國中,實現“兩基”目標;建成有省文化廳掛牌的“文化中心”,有線電視已成網路覆蓋,連續3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文化先進鄉鎮;鎮衛生院1998年升格為寶豐縣第二人民醫院,被國家衛生部命名為“一級甲等”醫院;科技發展步伐加快,科技推廣已成為經濟發展助推器,被省科協命名為“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鎮”。
大營鎮人民民眾淳樸勤勞,在鎮黨委、政府的團結帶領下,形成了幹事創業、求實進取的社會氛圍,凝聚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強大合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繼往開來,再接再厲,與時俱進,勇創新高。
為實現城鎮化與美麗鄉村互動共贏,大營鎮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推進衛生室改造、道路溝渠硬化等項目,新修道路2650米、文化牆460餘平方米,硬化排水渠1100米,先後安裝路燈168盞,建設村級衛生室2個、垃圾倉3座,完成危房改造62戶,實施了2596戶電網和有線電視改造。辛店村投資150餘萬元改造了450米污水管道,投資15萬元完成廁所改建420戶,投資8.8萬元修建公廁5個。寺古窪村投資20餘萬元建成了二仙坡生態景觀大道,建成文化牆200多平方米。活動創建營氛圍:深入開展特色旅遊村、文明村、生態村創建活動,發放宣傳資料5000餘份、垃圾桶200個,創建省級特色旅遊村1個,市、縣級文明村3個,市級生態村2個,倡導了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