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鄉(貴州紫雲縣下轄鄉)

大營鄉(貴州紫雲縣下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營鄉是貴州省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唯一的一個一類重點鄉鎮。是全省確定在今後三年內要重點突破的100個重點鄉鎮之一。大營鄉位於紫雲縣城東南面,地處紫(雲)望(謨)羅(甸)三縣交界地帶,也是安順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交界處,東與羅甸縣木引鄉、納坪鄉接壤,西南與望謨縣樂旺鎮、郊納鄉相鄰,西靠猴場鎮,北與宗地鄉毗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營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 貴州省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 下轄地區:大營村、五星村、大進村等
  • 政府駐地:大營村
  • 地理位置:貴州紫雲縣
  • 面積:190.58平方公里
  • 人口:5317戶,24200餘人
  • 氣候條件:潮濕
歷史,行政區劃,自然地理,區域位置,氣候特徵,地形地貌,經濟,基礎設施狀況,

歷史

大營鄉轄地歷史悠久,殷周屬鬼方,秦代歸象郡,漢屬牂牁郡,蜀漢仍是牂牁郡轄地,晉宋歸夜郎,唐置降昆縣,元屬鎮寧州所轄,明隸屬貴州布政司所領導鎮壓寧州轄地,清設歸化廳通判轄地,1729年(雍正七年)設定擺頂歸化營(今大營)駐有守軍625名,轄十汛,即管轄十個防區。1747年(乾隆十二年)3月移歸化營至廳城(即把大營城遷移至今紫雲縣城)。光緒2年10月26日稱歸化理苗府,轄十二枝,現在的大營鄉屬生苗枝。解放後分屬紫雲縣望謨縣、紫雲自治縣的猴場區。1992年建鎮撤區並鄉,區域擴大獨立成科級鄉鎮。
由於地理位置、環境優美,盛產桂花,素有“桂花之鄉”之美譽。

行政區劃

全鄉19個行政村,178個村民組,260個自然村寨。
下轄:大營村、五星村、大進村、金星村、龍屯村、大龍村、芭茅村、妹場村、打彩村、伍關村、新壩村、龍洞村、大坡村、岩腳村、打壤村、三合村、大坪村、打哇坪村、聯八村19個行政村。

自然地理

區域位置

鄉政府駐地大營村(位於東經106°19′,北緯25°29′)距縣城約56公里,是全縣12個鄉鎮中距縣城最遠的鄉鎮。距安順123公里。省會貴陽217公里。

氣候特徵

年平均氣溫15.5℃,無霜期在290天以上,年平均降雨1278毫米。

地形地貌

全鄉總面積190.58平方公里(其中60%的面積是岩山,40%的面積是高出土坡),占全縣總面積的8.35%,是全縣第二大鄉。

經濟

全鄉5317戶,24200餘人其中:未越溫人口3944人,占全鄉總人口的16.8%。這部分人中:鰥寡孤獨殘和極貧的貧困人口的有835人;需通過易地移民搬遷有725人,有2384人需通過扶貧開發解決溫飽。現有飲水困難9630人。現有青壯年勞動力(16―45周歲)10307個,其中在外打工人數2897人。
全鄉耕地面積26426畝(按習慣畝統計),其中:稻田面積3802畝,占14.3%,旱地22624畝,占85.7%。人均耕地面積1.09畝(其中:人均基本農田0.38畝)。全鄉糧食總產量840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796元,人均有糧326公斤。全鄉2003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53萬元,地方財政預算收入63萬元,剔農業稅減免34萬元後,實際財政收入29萬元,人均GDP934元。
全鄉現有林業用地8.734萬畝,其中:宜林荒山4.098萬畝,森林面積55830,森林覆蓋率19.3%;全鄉年末生豬出欄8754頭,大牲畜(牛)存欄5089頭,家禽飼養量4.047萬羽。大營鄉出產核桃、山蒼籽、杉木以及一些野生中藥材。

基礎設施狀況

以行政村為單位,通公路村(以通村所在地、通農用車)有14個,通路率為73%;村通電視率(以村範圍內安裝並能接收視為準)為68%,農戶通電率為90%。有一條通鄉幹道公路即克座至大營至百花全長32公里的四級碎石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