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煉鋼鐵運動

大煉鋼鐵運動是1958年“大躍進”高潮中為追求鋼鐵產量而掀起來的全民煉鋼運動。1957年11月,毛澤東提出鋼鐵產量要在15年左右時間內趕上和超過英國。後來,中共中央批准這樣做,把國民經濟的發展寄托在鋼鐵產量的翻番上,指導思想逐漸轉到了“以鋼為綱”的軌道上。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會議提出,要求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把注意重心從農業轉到工業方面來,提出鋼產量在1957年的535萬噸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1070萬噸。這是當時實際有的開採、冶煉、運輸能力所不能達到的高指標。為了硬要實現這個目標,會後立即掀起了一個空前規模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報》發布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號召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鬥》的公報。從9月起,由各級黨委第一書記親自掛帥,大搞民眾運動,各行各業支援“鋼鐵元帥升帳”,土洋結合,小土爐小高爐遍地開花。全國直接參加煉鋼鐵的人數,最多時達到9000萬人。全國建的土高爐,9月份達到60多萬座。1958年全國基本建設投資增加一倍,新增加職工2000萬人。到年底統計,全國實際生產鋼鐵1073萬噸,但其中有300萬噸土鋼基本上不能用。這一運動極大地影響了農業。因為農村勞力支援鋼鐵,當年雖然豐產,但並未“豐收”;也嚴重地衝擊了輕工業。造成國民經濟農、輕、重比例失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