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粉條

大溪粉條

巫山縣大溪鄉是“大溪文化”的發源地。不知何時,聰明的大溪人用紅薯製造粉條,取名“苕粉”,後來又在紅薯粉中加上豌豆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製成粉條,名曰“大溪粉條”。大溪粉條技藝近日準備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溪粉條
  • 英文名:DaXi vermicelli
  • 別名:冬粉
  • 主要原料:紅薯,馬鈴薯,其它薯類或豆類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
  •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產品簡介,生產製作,產業規模,營養成分,食用指南,飲食文化,

產品簡介

大廟龍骨坡驚世距今204萬年的“巫山人”證明,200多萬年前就有人類祖先在此生活。在大溪發現全國唯有的蠻子洞,在人類祖先未學會房屋建築前,蠻子製造條石拱成“墓洞式”的房屋居住。由此證明大溪人在此生產、生活的歷史悠久。不知何時,聰明的大溪人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創造了民間傳統作坊,並用勞動智慧發明了傳統手工工藝,用紅薯製造粉條,取名“苕粉。”後來大溪人又在紅薯粉中加上豌豆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製成粉條,名曰“大溪粉條。”此技藝首先是大溪人創造,流傳千百年。後來,有人“偷師學藝”,輻射到周邊鄉鎮和鄰縣。

生產製作

製作大溪粉條要採用一系列的民間傳統技藝,大溪鄉首先建成優質高澱粉薯類基地3000畝和2000畝良種豌豆基地,有充足的上乘原料。然後大溪粉條加工廠收購紅薯,洗淨泥沙並去皮,用粉碎機打成苕渣粉,採用“低酸沉澱法”,用白布袋吊裝過濾出水份,經低酸沉澱,去水留粉,再用袋裝著吊起,將水份過濾淨而成雪白的大坨粉;然後分成小坨坨曬乾水份,自然形成細膩的粉末。製作粉條時,用大缸按比例參紅薯粉和豌豆粉及適量的水,反覆揉和成很有筋絲的粉。在加工作坊里用配套成龍的設備,用手工工藝製作粉條。首先將若大的生鐵鍋燒水,水達到一定高溫後,開始做粉條。掌脈師傅左手端平鐵制漏瓢,裡面裝上揉和好了的粉坨,右手半握拳向下不停地拍打漏瓢里的粉坨,粉條牽絲不斷地落在熱水鍋里,左邊1人不斷地向漏瓢放粉坨;右邊1人用長長的竹棍將粉條不停地往冷水缸里挑,以免粘連,接著有人用竹桿將粉條撈起來晾曬在高架上。整個製作過程要將已備好的紅薯粉做完為止。粉條曬乾後,收藏到包裝車間,用專制的包裝合包裝上市。從生產原料到製作粉條的全過程需要數十道工序。

產業規模

巫山大溪粉條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7年,截至2014年,該社有入社農戶1100戶。大溪鄉黨委、政府重視大溪粉條專業社的發展壯大,政府部門無償劃撥土地,在大溪場鎮建有3000平方米的粉條加工廠,年生產能力100萬公斤。專業合作社還建有標準化養豬場,年出欄商品豬2000多頭。
巫山縣大溪粉條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帶動全鄉粉條專業社、加工廠、小作坊300家,採用傳統工藝加工粉條。大溪粉條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粉條已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註冊了“大溪粉條”商標。大溪粉條專業合作社先後多次被巫山縣、重慶市評為先進示範社;2012年被農業部和全國供銷總社譽為示範社。
在大溪鄉黨委、政府的統籌安排部署下,全鄉建成高澱粉紅薯基地5000畝和3000畝豌豆基地,滿足大溪粉條專業合作社和全鄉加工廠、加工作坊原料的需要,實現全鄉年粉條產值2000萬元。

營養成分

1. 粉條里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蛋白質、煙酸和鈣、鎂、鐵、鉀、磷、鈉等礦物質;
2. 粉條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種鮮美湯料的味道,再加上粉條本身的柔潤嫩滑,更加爽口宜人。

食用指南

大溪粉條的特點是色澤鮮艷、久煮不爛、回鍋不糊。大溪粉條已是大雅之堂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佳肴,成為燙火鍋、燉豬蹄、燉雞子、煮臘肉、炒肉絲等的最佳配料。“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大溪粉條已暢銷全國多地,深受顧客青睞。
大溪粉條
大溪粉條

飲食文化

大溪鄉距今5000年至6800年的“大溪文化”系長江文化的始祖,已馳名中外。“大溪粉條技藝”要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受到各級文化部門的高度重視,並將顯示其魅力和美好的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