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溝鄉(甘肅省會寧縣下轄鄉)

大溝鄉(甘肅省會寧縣下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溝鄉位於會寧縣中北部,東鄰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田坪鄉,西接韓家集鄉四房吳鄉,北靠新塬鄉和土門峴鄉,南與平頭川鄉接壤。總流域面積287.5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溝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省
  • 電話區號:0943
  • 面積:287.5平方公里
  • 方言:會寧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氣候
  • 著名景點:頁山烈士陵園、通安古城
  • 車牌代碼:甘D
鄉鎮簡介,鄉鎮建設,自然環境,農業發展,基礎設施,名勝古蹟,社會事業,

鄉鎮簡介

鄉政府駐地大溝村,距縣城67公里,國道309線橫穿境內4村17公里。現轄14個行政村、9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480戶,總人口22323人。

鄉鎮建設

鄉黨委、鄉政府把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項目強鄉戰略,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近年來,共完成實施退耕還林20636.5畝,退耕還草11007.6畝;完成整村推進項目2個;新建村址12個;水窖總數達12466眼,戶均2.8眼;建2000畝梢白楊基地1個,完成三北四期防護林5000畝;修建塘壩2座,新修鄉村公路60餘公里。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5元。

自然環境

大溝鄉耕地面積68112畝,其中川地4138畝,梯田20900畝,林地4470多畝,其餘均為山旱地。屬黃土高原區,地形為坡陡梁多、溝壑縱橫的梁峁山地,平均海拔1735—2075米,境內有兩條季節性小河,水質鹹苦。氣候乾燥,雨量稀少,屬溫帶乾旱氣候。年降水量為354.9毫米,降水季節變化明顯。正常年份降水量集中在7、8、9三個月。氣候可概括為“春寒雨少多吹風,夏季雨多又炎熱,秋涼偏早多陰雨,冬季乾旱降雪少”。全大溝鄉鄉農作物種類繁多,其中糧食作物有小麥、糜谷、馬鈴薯玉米等;豆類作物有豌豆扁豆;油料作物有胡麻芸芥葵花等。
紫花苜蓿紫花苜蓿

農業發展

大溝鄉黨委、鄉政府立足鄉情,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狠抓各項社會事業,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06年底大溝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8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300元,糧食總產量達7800噸,農民人均產糧320公斤。農業產業化有了較快發展。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和氣候條件,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已形成以馬鈴薯、草畜、勞務為主的主導產業。馬鈴薯產業:2006年底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了49000畝,人均2.0畝。草畜產業:以紫花苜蓿為主的飼草種植面積達32000畝,存欄25653隻,舍飼養殖戶400戶。勞務產業:年輸轉勞動力5000人次,創收850萬元。

基礎設施

農村基礎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大溝鄉梯田總面積58897,人均達2.3畝。境內建有移動通訊塔6座,通訊條件大大改善;電話(包括移動用戶)用戶突破1000戶。共完成實施退耕還林20636.5畝,退耕還草11007.6畝;完成整村推進項目2個;新建村址12個;水窖總數達12466眼,戶均2.8眼;建2000畝梢白楊基地1個,完成三北四期防護林5000畝;修建塘壩2座,新修鄉村公路60餘公里。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5元。

名勝古蹟

大溝鄉境內有宋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1年)建築的通安古城一座,為金會州所屬的通安寨遺址。

社會事業

1、教育事業。大溝鄉有學校25所,其中初級中學2所,六年制完全國小16所,教學點7個;在校學生5632人,其中國中生1839人,小學生3793人。學前班學生280人,教職員工246人。全大溝鄉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8%;鄉中學入學率達95%,鞏固率達98%。2、衛生計生事業。現有鄉級衛生院2所,醫務人員29名。2006年實施了鄉衛生院改擴建工程,較大改善了醫療衛生條件。計畫生育工作不斷推進,民眾的婚育生育觀念有了較大轉變。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以上,有效解決了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大溝鄉大溝村學榮批發部大溝鄉大溝村學榮批發部
3、社會保障事業。2006年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保人數440戶1591人。
4、廣播電視事業。建成有線電視轉播站2座,大溝鄉廣播電視入戶率達9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