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口水電站

大江口水電站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為214國道和昆洛公路幹線終端,南朗河村附近,距縣城約40 km,縣城距昆明市776km,距距州府景洪40 km,距勐海縣邊境重鎮打洛73km。打洛是國家一類陸路口岸,是通往緬甸的重要通道之一。

電站主要有攔河壩、沉砂池、渠道、壓力前池、鋼管道、泄水道、廠房、尾水、升壓站等部分組成。水電站為引水式電站,電站裝機容量4000KW,年平均發電量1810萬千瓦時,建設工期1.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江口水電站
  • 外文名:無
  • 位置:雲南省
  • 建設時間:2012年~2014年
一設計原則
按照(87)國發002號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的要求,編制本環境保護設計,針對該電站工程對環境的主要不利影響,制定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方案,保證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使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相協調,取得較好的環境、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本設計以整體、最佳化、綜合的觀點,以保護環境質量為中心,以減免和防範工程不利影響為重點,制訂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方案和保護對策措施。設計中遵循以下原則:
(1)針對性原則:針對南朗河二級電站工程建設中可能產生的主要不利環境影響,結合工程及周圍地區環境狀況特點,以消除和減免不利影響為目的,合理布置和設計環境保護措施。
(2)協調性原則:環境保護設計與主體工程設計緊密結合,與水土保持方案等專業設計相協調,既要維護南朗河二級電站功能的正常發揮,又要使工程設計方案和建設活動滿足工程區域總體環境質量目標的要求。
(3)可操作性原則:環境保護措施要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重在環境保護措施的具體設計和具體防治措施的落實。為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監理、驗收提供科學依據。
二暴雨洪水特性
南果河流域地處橫斷山系縱谷區的最南端,有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形,地勢總趨勢由西向東傾斜,四周高、中間低,形成群山環抱的眾多關闊盆地。流域水汽主要來源於孟加拉灣暖流和南海北部灣一帶溫濕氣流,因此對山地而言屬亞熱帶溫濕氣候,對河谷盆地來說又屬熱帶雨林、季雨林氣候,兼有大陸性氣候及海洋性氣候的特點,高溫、高濕、多雨、靜風、少寒,日溫差大、季溫差小,雨季和旱季差異明顯。
南果河流域降水受氣候和地形的影響,暴雨較多,且暴雨具有集中、量大而廣、歷時長的特點。據那勾壩水文站30多年及鄰近勐海水文站50多年資料統計,大洪水主要集中在7~10月,尤以7月上中旬、9~10月上中旬最為突出,有時10月底至11月期間還會有長曆時的雨水天氣。7、8月份出現占60.8%,9月份出現占7.8%,10.11月出現占13.7%。暴雨歷時一般為3天,長的可達6~8天,暴雨的時空分布和地形關係密切,一般是山脊大於河谷、上游大於下游。
根那勾壩站河段實測資料情況表明,河道既具有山區河道的某些特徵,又有平原河道的某些特點,即水位、流量過程陡漲陡落,枯水水面比降大、輸沙能力強,洪水水面比降小、水面平緩。南朗河由於流域徑流面積較小,流域調蓄能力弱,一般一次洪水過程多發生在一日以內,其漲洪歷時較短,洪水過程線多為尖瘦型單峰洪水。
三裝機容量選擇
(1)高程系統
本報告高程系統為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坐標為1980年西安坐標系。
(2)流域地理特徵參數:
水電站壩址、廠址集水面積、河長、比降均採用1:50000航測圖進行勾繪量算,對電站地理特徵參數進行核定。
(3)上游水位:
南朗河二級水電站採用有壓引水方式,水能計算採用前池正常蓄水位1050.50m為上游水位。
(4)下游水位
下游水位因為受河道水位影響,根據電站廠址尾水河段水位流量關係確定。
(5)水頭損失和出力係數
電站的水頭損失主要為壓力鋼管道的局部損失和沿程損失,最大水頭損失為1.20m,水頭損失計算採用公式如下:
△h=0.005333Q2
其中:Q為電站引用流量,Δh為水頭損失;Q為機組引用流量;電站綜合出力係數採用8.5。
(6)設計保證率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動能設計規範》(DL/T5015-96)和南朗河二級水電站作為地方水電站的實際情況,設計保證率按歷時取90%。
(7)下游生態用水
南朗河二級水電站不承擔下游的灌溉及供水任務,但由於電站為引水式電站,壩址下遊河段枯期有可能斷流。因此,根據環境保護要求,應下放一定的生態流量。南朗河流域降水豐沛,根據《水利水電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SL525-2011)中6.2.3章節 “水資源年內豐枯變化較大,且實測最小流量小於工程控制斷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的河流,經現場查勘和綜合分析,可以工程控制斷面實測最小流量作為最小生態需水量控制”的這一描述,並結合南朗河流域徑流年內分配極其不均這一實際情況,採用斷面三個代表年最小日平均流量作為最小生態需水量。因此,南朗河二級水電站壩址及南朗河一級水電站猴子河壩址的生態流量分別為0.34 m/s及0.08 m/s。
(8)徑流系列及可發電流量徑流計算是以本流域那勾壩水文站為參證站,根據那勾壩水文站1980.6~2013.5共33個水文年徑流系列,採用水文比擬法推求的電站壩址徑流。根據規劃,二級水電站將取水口下游猴子河來水引入前池發電,尾水直接進入二級站入水口。因此,二級站發電用水計算時,應加入一級站猴子河壩址來水。同時,結合規劃報告中一級站水能計算成果,侯子河壩址採用無壓自流式取水,取水口設計流量2.3m/s,即在保證下游生態用水的情況下,當來水大於2.3m/s時,僅按2.3m/s的流量引入一級站前池,當來水小於2.3m/s時,全部引入一級站前池。二級站取水口可發電水量也需按此原則計算,二級站取水口三個代表年可發電流量成果見表5.1-1、表5.5-2及表5.5-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