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鎮(仁化縣下轄鎮)

大橋鎮(仁化縣下轄鎮)

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大橋鎮,轄區土地總面積13432.2公頃,其中農用地12055.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9.75%,農用地中,耕地面積為917.6公頃,林地面積10560.1公頃。轄6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共70個村民小組。7703人(2017年)。境內有五座峰巒奇秀的石山,山下是仁化河,因五座石山狀似五馬故稱“五馬歸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橋鎮
  • 外文名稱:Daqiao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下轄地區:大橋村、沂洋村、蒼岩村、瑞岩村、沽洋村、金坑裡村
  • 電話區號:0571
  • 郵政區碼:512000
  • 地理位置:仁化縣南部
  • 面積:169平方公里
  • 人口:7703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粵F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行政區劃,人口民族,自然資源,基礎建設,經濟發展,政府機構,旅遊景點,

歷史沿革

仁化縣大橋鎮是因古時附近的乾坑河上一座萬年石砌拱橋而得名。清末已設大橋墟(街)。民國時為十四區、三區屬地,建國後成立大橋鄉,屬周田區管轄。
1951年為大橋鄉,1958年併入周田公社,1961年析建長壩公社,後更名大橋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設鎮。1996年,面積169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大橋、親聯、共和、古洋、水江、長壩6個管理區(行政村)和大橋1個居委會。2004年,將原曲江縣的大橋鎮劃歸仁化縣管轄。2008年末,面積169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1044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21人。轄1個居委會、6個行政村。
【郵編】512356【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40224109:~001 121大橋居委會 ~201 122大橋村 ~202 220親聯村 ~203 220共和村 ~204 220水江村 ~205 220古洋村 ~206 220長壩村

地理環境

大橋鎮地處仁化縣南部,與韶關市東郊相連,距縣城24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國道106、323線貫穿全境。地勢平坦,多屬25°以下山坡地,對開發建廠、設立企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廣東韶關市仁化縣大橋鎮

行政區劃

轄6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71個村民小組。
440224109001 121 大橋居委會
440224109201 122 大橋村
440224109202 220 親聯村
440224109203 220 共和村
440224109204 220 水江村
440224109205 220 古洋村
440224109206 220 長壩村

人口民族

全鎮總面積169平方公里,總人口7703人(2017年)。

自然資源

該鎮自然資源豐富,有耕地面積1.8萬畝(1199.97公頃),林地面積24萬畝(16103公頃),森林覆蓋率66.2%,活立木蓄積量70萬立方米。

基礎建設

已建水電站3個,總裝機容量2000千瓦,尚待開發的水能蘊藏量1萬多千瓦。開發中的丹霞地貌韶石山旅遊風景區,融自然景觀、古文化遺址於一體,是探幽、訪古、科學考察、休閒的好去處,待開發的有:“五馬歸槽”、“韶石山莊”、“大橋青雲竹林生態園”。
公共基礎設施和小城鎮建設日臻完善。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實施“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工程,供水、供電和排污等設施日益完善。文教衛生事業迅速發展。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65%,實現“初級衛生保健”達標。
2013年6月30日上午,韶關市政府與香港保立集團深圳盛世立業投資發展公司共同簽署了《環丹霞山生態旅遊產業園古洋水鄉度假區開發合作框架協定》,這次簽約的大橋鎮古洋水鄉度假區項目,將在五年內投資不少於60億元人民幣,建成一座超五星級的國際知名品牌酒店,多座三、四星級酒店群和一個旅遊風情街區,組成集國際會議、觀光娛樂、購物度假於一體的旅遊服務中心,設計年接待能力達300萬人次,這必將為大橋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經濟發展

該鎮是仁化縣重要的糧食、經濟作物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基本形成了以水稻、蔬菜、蠶桑、西瓜、沙田柚等五大傳統項目為主的農業產業結構,種植面積分別每年達到8500(566.65公頃)、12800畝(853.31公頃)、3600畝(240公頃)、2700畝(180公頃)和 1萬畝(666.65公頃)以上,建立了蠶桑基地和萬畝沙田柚基地,長壩沙田柚是該鎮的特產水果。農業招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引進客商建立了金果生態園, 蠶桑、甜筍竹、沙田柚加工基地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同時,大力推廣大棚種植和覆膜技術等農業科技。農業生產呈現綜合開發、基地生產的特點並取得了一定的規模效益
2005年全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9344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567元。
201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400萬元,同比增長5.5%;農業生產總值23473萬元,同比增長3%;完成全鎮總稅收162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6259萬元,同比下降13.8%;完成鎮本級財政預算收入1057.7萬元,同比增長2.6%,農民人均純收入14288元。

政府機構

梁鈺清 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羅有發 黨委副書記、鎮長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貿工作
馮奮德 黨委副書記 分管黨群、政法、國土、城建、環保工作
錢世全 黨委委員、副鎮長 分管黨政辦、後勤、民政、殘聯工作
侯政春 副鎮長 分管經濟發展辦、供水站、安全生產、交通、招商引資工作
趙仕雄 黨委委員 分管紀檢、監察、計畫生育工作
何麗紅 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 分管農業、農村、婦聯工作,協管人大工作
郭紅城 黨委委員 分管武裝、社會穩定、綜治辦、信訪工作,協管經濟辦工作
曹培鎮 黨委委員 分管組織工作,協管農業、農村工作
刁祥軍 黨委委員 分管宣傳、統戰、團委、文教、衛生工作,協管計畫生育工作

旅遊景點

錦石岩寺
錦石岩寺占地2000多平方米,寺中有20多位比丘尼安住。這座石窟寺規模雖然不大,但它卻是丹霞山最為古老的佛教寺庵。遠在隋唐時,這裡已有僧尼參修佛法。至明成化年間(1465-1488年),僧尼在此遍植松杉,並建構起伽藍堂廊房和寺庵。由於寺廟建在千韌絕壁上,形如岩壁上一長廊。石窟呈S形,一路走過去,發現依次分布著七佛殿、彌勒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石路沿著岩壁鋪設,長約百餘米。各殿依岩而設,岩石就是天然的大殿屋頂,進深不等,其中以觀音殿為最大,可容千人。
寺庵邊有一著名景點錦岩石龍,是一條寬約1米並且橫過整個後洞壁的小型蜂窩狀洞穴帶,綠色中夾雜點黃色,極像一條綠龍穿插纏繞於洞中。看了邊上的介紹,才知道覆蓋在“龍”身上的綠色是藍藻類生物,這種藻類會隨氣溫、濕度的變化而改變顏色,春季為嫩綠色,夏季為深綠色,秋季為黃綠色,冬季為黃褐色,“龍”隨四季變化而變色。大雄寶殿岩外有飛泉,人稱馬尾泉。飛泉自百丈懸崖上凌空飄灑,在陽光照耀下,若玉珠紛呈。
傍晚時分,尼眾們在殿內上晚課,自然界的風聲、水聲和尼眾們的課誦梵唄之聲相互交融,宛如天樂鳴空,給錦石岩寺籠上一層神聖的氛圍。寺庵每座殿前及過道上均砌有石欄,憑欄遠眺清湛的錦江,宛若玉龍盤繞於群山之間。遊船在江水中劃出長長的尾痕,遠處丹霞地貌奇異景象盡收眼底。
錦石岩寺有一個久遠的傳說。宋代時,法雲居士在嶙峋的丹霞山山坳里盤腿修行,3天3夜的山風山雨洗盡了塵世的萬千煩惱。如一夢醒來,法雲心胸澄澈,仿佛在臨江而立的山崖絕壁中洞悉了自己的前生後世。再往前,穿過一線天,繞過層層山石,法雲感覺到了自己今生的歸宿所在。從此,這裡一點一點地“長”出了禪房和僧院,“長”出了世上最獨特的“洞庭”式大雄寶殿。明清時期,寺庵歷代住持先後加以重建、擴建,裝飾佛像,塑五百羅漢。清末,由於社會動盪,政局不穩,寺內尼眾相繼離去,寺庵也因年久失修而倒圮。至新中國成立之初,只剩下幾位比丘尼守著一間搖搖欲墜的庵堂。“文革”期間,寺庵中僅剩的幾位比丘尼也離開了,錦石岩寺僅僅作為一個旅遊點而存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實,錦石岩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又重新對外開放了。
仁化縣五馬寨生態園
創立於2002年8月。位於韶關市東面18公里,國道106、323交匯處。占地12五馬寨生態園入口處0畝,是韶關市農科所食用菌示範基地、廣東省食用菌行業協會會員。五馬寨生態園工於開發、研究、種植粵北山珍特產,創立了“五馬寨”品牌,是集科研、生產、包裝、銷售、生態旅遊於一體的企業。2006年全部產品已通過了韶關市農產品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的合格檢測,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安全的高品質產品。
五馬寨生態園是韶關旅遊產業的一員,是韶關市農科所食用菌示範基地,地處市區至丹霞山的必經路段,擁有便利的交通,優美的自然風光。園內以“食用菌”為主題,沉澱著濃厚的靈芝文化。近年來自駕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種出遊方式,當您沉醉在自然風光及景點的同時,在遊玩過程中感覺身體疲憊的時候,到五馬寨品嘗一碗地道特色的靈芝湯,感受五馬寨的靈芝文化,結合園區休閒放鬆的氣氛及自然風光,是遊客在旅遊過程中休憩放鬆的驛站。
五馬寨靈芝茶選用粵北天然原木靈芝,採用現代工藝精製而成,完整地保留了靈芝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壞,不含茶葉成分、色素及添加劑。食用方便,一衝即飲,為有益於健康的天然飲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