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榆樹鄉(內蒙古卓資縣大榆樹鄉)

大榆樹鄉(內蒙古卓資縣大榆樹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榆樹鄉是一個中國農村小鄉鎮的名字,目前在統計的有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卓資縣大榆樹鄉,由原後房子、原大榆樹鄉和原印堂子鄉的羊圈灣、馬蓮壩兩個村委會合併組建大榆樹鄉。黑龍江省泰來縣大榆樹鄉,隸屬泰來縣管轄。位於縣境西北部。黑龍江省富錦市大榆樹鄉,隸屬富錦市管轄。位於市境北部,松花江右岸,隔江與綏濱縣為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榆樹鄉
  • 所在地:內蒙古自治區卓資縣大榆樹鄉
  • 隸屬:烏蘭察布市卓資縣
  • 郵政編碼:012300
基本簡介,歷史溯源,

基本簡介

名稱來歷 相傳康熙帝北巡歸化(今呼和浩特市),曾避雨大榆樹下,贊曰:“好大一榆樹也!”,大榆樹因此得名。
大榆樹鄉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2°33′5",北緯40°46′5"。地處卓資縣南部,東與十八台鎮毗鄰,南與涼城縣為界,西與呼和浩特市接壤,北與卓資縣相連。政府駐麻地卜村,電話區號0474,郵政編碼012300,距縣政府20千米。

歷史溯源

清初,屬察哈爾正紅、鑲紅、鑲籃旗。光緒十年(1884年)屬山西省歸綏道豐鎮廳、寧遠廳;1938年~1940年,大部分為涼城縣北四區,有少部分為涼城縣南四區;民國34年(1945年)12月卓資地區解放成立龍勝縣,原大榆樹歸入龍勝縣;1958年5月大榆樹區撤銷調整為廠不浪鄉,同年10月大榆樹、廠不浪、店灣子合併為紅旗人民公社,轄腦包溝、蘆草溝、白石頭溝、黃花太、小南溝、大南溝、大榆樹7個生產大隊;1983年3月改社建鄉,紅旗人民公社更名大榆樹鄉;2006年撤鄉並鎮,將原有大榆樹鄉、後房子鄉以及印堂子鄉的羊圈灣行政村和馬蓮壩行政村合併為現在的大榆樹鄉,共設16個村委會168個自然村。
人口面積 2012年7月,轄區總人口23302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蒙古族、滿族回族少量分部。轄區東西最大距離約8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約40千米,總面積550.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2.2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大榆樹鄉地處陰山南麓,境域屬灘川丘陵山區,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點大南溝,最低點麻地卜灘川腹地。
氣候 屬溫帶乾旱氣候,大陸性氣候明顯,季風影響顯著。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涼,春秋季氣候多變,溫差大,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溫4.1℃。
水文 境內河道多為季節性河流,雨季山洪暴發,天旱河床乾涸,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十里河,從孔督營經陽坡子、麻地卜、河子最後匯入大黑河,屬大黑河一級支流。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大榆樹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鉬、鐵、金、銀、銅、大理石、石灰石。其中鉬儲量16萬噸,已經開發的有中西礦業,位於境內羊圈灣行政村大蘇記,礦區面積40平方千米,可采量12萬噸,全部投產後年產鉬精粉8000噸;境內野生動物有狍子、狐狸、獾子、松鼠、野兔、百靈、貓頭鷹、雕、半翅、石雞、雉、鴻雁等十餘種;有原始次森林38平方公里,天然森林有白樺、山板榆、蒙古櫟、山槐、胡棒子、雲杉、側柏、小葉榆、旱楊;天然藥材有黃芪、甘草、大黃、防風、蓋母草、枸杞、蘑菇、蕨菜等20餘種。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霜凍、冰雹、大風、寒潮、蟲害等。乾旱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4月至6月。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7.2萬畝,人均3.1畝,其中水澆地3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40.7萬畝,林地面積17.3萬畝。其中馬鈴薯的是自治區主產區之一。糧食作物以馬鈴薯、莜麥、玉米、豆類、雜糧為主。畜牧業以肉羊、蛋雞、生豬為主,2012年羊飼養量7.2萬隻,年末存欄7.25萬隻。截至2012年末,累計完成退耕5.4萬畝,還林10.6萬畝,荒山造林1.3萬畝,全鄉實行封山禁牧政策,生態建設成果得到有效保護。
工業 工業以鉬礦、粘土磚、鐵礦石為主。羊圈灣鉬礦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的重點建設項目,屬烏蘭察布市最大的礦山企業。已測明鉬儲量16萬噸,總投資20億元,全部投產產值達10億,稅收近3億,礦山服務年限達30年以上。2006年鉬礦開始探采,2008年露天剝離,2011年日處理1000噸礦石生產線已如期投產,日處理10000噸礦石生產線正在建設。鉬礦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帶動餐飲、交通運輸、商業銷售、文化娛樂第三產業的發展。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截止 2012年七月全鄉有文化站兩處,村委會圖書室兩處,擁有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各類圖書12000餘冊,建築面積324平方米。
教育 截止2012年七月,全鄉共有學校兩所(西壕塹中心校和大榆樹中心校),教學點一處(後房子教學點)。
醫療衛生 截止2012年七月有中心醫院1所,村衛生室3所,全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5%。
社會保障 2011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884人,農村五保共有240名,集中供養63人,新農保參保人員13810人,參保率達到81%,到齡享受新農保人員3413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新農保1024人,醫療救助38人次,國家撫恤、救助對象92人,三民優撫對象76人,發放社會自然災害救濟款33.6萬元。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全鄉等級公路4條,科左公路、大羊公路、卓大公路、卓羊公路分布分鄉,通村公路縱橫交錯。發往卓資、呼和浩市班車五輛,過路班車六班次,鄉政府距110國道17公里,距京藏高速入口18公里。
郵政電信 截止2012年末七月有郵政網點2個,電信服務網點6個,2003年建設村村通工程,衛星接收電視覆蓋率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