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鄉

大業鄉

大業鄉位於遼寧西部沿海城市——錦州市北郊、凌海市(錦州市所轄縣級市)西北部、大凌河西岸。全鄉轄18個村委會:大業、大有、董家、潘莊子、楊桂、坨子、魏家、八角、大富、富有、小村、程廣、小業、南雙台、遲家、毛峪、太平莊、新立,40個自然屯,下設98個村民小組。土地總面積89.8平方公里。全鄉轄14個行政村40個自然屯,下設9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407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83人,農業人口2348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業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凌海市
  • 電話區號:0416
  • 郵政區碼:121000
  • 地理位置:遼寧
  • 面積:89.8平方公里
  • 人口:約2.4萬人
  • 人口密度:276人/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地理位置,區位優勢,交通,資源優勢,經濟概況,發展潛力,自然狀況,黨的建設,

建制沿革

大業鄉依駐地得名。相傳明末有葉氏兄弟從山東遷來,其兄於該地定居,原名大葉堡,後轉今名。
1946年設大業鄉。1948年解放時改為大業村,屬錦縣二區。
1956年復設大業鄉。
1958年屬余積公社。
1961年從余積公社分出,設立大業公社。
1983年再次改為大業鄉。

地理位置

大業鄉位於凌海市北部、大凌河西岸。地理坐標為北緯41°13′52″、東經121°17′11″。東與白台子鄉隔河相望,西與溫滴樓鄉和太和區大薛鄉接壤,北靠余積鎮和太和區興隆街道,南鄰雙羊鎮和凌海市區。全境處於錦州、凌海與錦州東港電力有限公司之間的金三角地區。土地總面積89.8平方公里。

區位優勢

南距錦州17公里,東南距凌海9公里,全境處於錦州、凌海與錦州東港電力有限公司之間的金三角地區,2007年被凌海市列入環城工業經濟圈重點發展鄉鎮之一。

交通

錦承鐵路和錦阜高速公路、阜錦公路、興閆線、大康線等交通幹線穿境而過,錦阜高速公路七里河站距鄉政府所在地不到5公里,錦州機場、錦州港距大業鄉均不到30公里。鄉域內有村級油路25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油路。

資源優勢

大業鄉是凌海市的農業大鄉之一,是錦州和周邊城市市場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全鄉糧食年產量2.3萬噸,主要品種有玉米高粱水稻。隨著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實施,蔬菜、西瓜、花生、水果及牛、羊、豬、禽等優質農產品逐年遞增,並達到規模生產能力,初步形成了兩大經濟板塊、六大農業園區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魏家牌無公害西瓜、桂鳥牌無公害營養蛋和錦豆香牌豆製品等特色農產品品牌享譽錦州乃至東北市場。同時,大業鄉淡水資源較為豐富,產有魚、蝦等水產品。全鄉礦產儲量較大,已探明的礦產有金、銀、鐵、玄武岩、膨潤土、粘土等6種,均已開採。湧現出一批特產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 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大業鄉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做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大業實際相結合的文章,大力實施農業穩鄉、工業強鄉、招商富鄉、三產活鄉發展戰略,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全鄉三個文明建設都取得了新成就。2006年,全鄉社會總產值實現12.7億元,同比增長51.6%;其中: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實現2億元、8.4億元和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81%和15%。財政收入實現784萬元,增長16%。全鄉呈現出經濟健康發展、事業協調進步、乾群精神飽滿、上下團結一心的良好局面。今天的大業,已經具備了較為堅實的經濟基礎,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共建成工礦企業45家,其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工業企業7家,形成了冶煉、輕紡、建材三大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這些都為大業今後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發展潛力

大業鄉處於錦州和凌海的“緊密層”,與兩市地域相連、人緣相親、經濟相通,具備接受兩市經濟輻射的地緣優勢。大業鄉土地資源充足,大業工業園區地處阜錦公路114.6至122.3公里路段(最南端距錦州市區8公里),總長7.7公里,兩側縱深150米,總面積3460畝,均為規劃內的工業用地,這十分有利於解決城市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促進配套產業和城郊型經濟的發展,建成錦州和凌海兩市的經濟腹地。與此同時,大業鄉已經建立起了牢固的思想基礎,形成了明晰的發展思路,“立志強鄉富民,鑄就千秋大業”已經成為全鄉幹部民眾的共同追求,“加快推進農業園區化、工業外向化、三產市場化、鄉村城鎮化和組織堡壘化進程,發展城郊型經濟,打造城郊型大業,努力把大業建設成錦州、凌海、東港電力公司之間最活躍的‘金三角’地區”已經成為全鄉上下的自覺行動。這些都是加速大業發展的希望和潛力所在。
展望新世紀的大業,正以其明顯的區位優勢、完善的基礎設施、豐富的資源儲備和強勁的發展態勢,乘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東風闊步前進。這塊潛力巨大、商機無限的寶地,熱誠歡迎有識之士投資創業,共謀發展。

自然狀況

大業鄉地處北溫帶,屬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340——380毫米。年均氣溫8.4℃,其中一月份最冷,最低氣溫-27℃;七月份最熱,最高氣溫38℃。無霜期平均為160天,日照時數2700多小時。冬季多西北風,春季多西南風。全鄉自然地貌大體為“二山一水七分田”,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山、平、窪”俱全。全鄉有耕地面積6.8萬畝。遼西地區第一大河——大凌河在東北部繞境而過,其支流——大業河(夾板河)和上崗河均在大業鄉境內注入大凌河。社會事業
全鄉有國小2所、中學1所,2005年投資400萬元新建中學教學樓一棟2700平方米。教學質量穩定,中考升學率連年位居凌海市各農村中學之首。鄉里還建有市級水平的敬老院一座,使幾十名老人在此安度晚年。全鄉開通程控電話5600門,方便了農民的外地交流。

黨的建設

全鄉現有基層黨支部23個,有黨員712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