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鄉(上海崇明縣大新鄉)

大新鄉(上海崇明縣大新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新鄉位於崇明縣城中部北沿,東連港沿鄉,西接新民鄉,南和豎河鄉毗鄰,北與前進農場交界。鄉政府駐大新鎮東首,離縣城19.7公里。境內土地由永寧、洪勛、終興等沙接漲而成。總面積3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435畝。鄉轄19個村、190個村民小組,共有8474戶、2472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新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上海崇明縣
  • 電話區號:0739
  • 郵政區碼:422920
  • 面積:138平方公里
  • 人口:24727人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教育事業,

歷史沿革

民國初年,該地區屬東庶鄉。後幾經拆並,1929年名大椿鄉。1957年更名大新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仍以大新為名。
境內沿直河西岸,築有簡易公路,與陳海、北沿兩公路相連,南北乾河均通南橫引河,交通較方便。1982年起,在鄉政府西面建造新公路。鄉內原有大椿、喇叭、響哃3個集鎮,抗日戰爭時期均被日軍焚毀。解放後,在原中心場舊址新建的大新鎮,成為全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上海崇明縣大新鄉

經濟發展

1984年,該鄉工農業總產值5195.15萬元,居全縣首位。工業和農業總產值分別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9.3%和20.7%,人均分配359元。
鄉里的農業生產以種植糧、棉、油為主。1984年,糧食常年畝產1857斤,皮棉畝產120.7斤,油菜籽畝產405斤。
該鄉1958年起興辦工業。1981年,工業總產值3021.2萬元,為全縣之冠。1984年有磚瓦、羊毛衫、棉紡等鄉辦廠11個、村辦廠19個,總產值4120.3萬元。骨幹行業以紡織工業為主。主要產品有羊毛衫、砂輪機、膠木電器、金屬網罩和日用化工產品、膠鞋等。羊毛衫遠銷美國、英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副業生產素以畜禽飼養為主。解放後發展了淡水養殖、水貂飼養和食用菌培育等項目。1975至1979年間,飼養員徐文彩採用膨奶發情配種技術,使每頭母豬平均年產2.42胎,產仔31.54頭。1983年響南村農戶的銀耳產量達5000斤,占全縣總產量的44.7%。1984年全鄉飼養生豬19366頭、種貂1100隻,上市貂皮3768張。有專業戶212戶。

教育事業

全鄉1984年有初級中學2所,學生985名;國小11所,學生2326名,幼兒班24個,入園幼兒679名。還有文化、技術業餘班44個,學員1636人。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該鄉均建有中共黨支部,名大椿鄉黨支部,領導人民開展革命鬥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