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包濕地公園

大山包濕地公園

2011年12月22日,浙江下渚湖國家濕地公園、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黑龍江省撓力河紅旗嶺農場五星湖濕地、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大山包濕地公園、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等評選的“中國最美濕地”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山包濕地公園
  • 外文名稱:Made wetland park
  • 地理位置:雲南省昭通市
  • 氣候類型:暖溫帶高原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面積3150公頃
  • 開放時間:08:00-18:00
  • 景點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門票價格:78.00元
  • 著名景點:雞公山
  • 榮    譽: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公園概況,發展歷史,地理位置,水文地理,地理氣候,地形山脈,濕地動物,重要價值,建設發展,

公園概況

雲南大山包濕地公園是諸多河流的發源地,皆屬長江上游金沙江水系,位於雲南昭通市昭陽區西北部的大山包鄉,濕地內珍惜物種較多,1994 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並在大山包鄉政府內掛牌,設定了保護區管理所和公安派出所,2003 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 年雲南大山包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雲南大山包是彩雲之南烏蒙高原上一顆璀璨而耀眼的明珠,這裡不僅有湛藍的天空、澄碧的湖水、廣闊的草場,還有珍稀瀕危物種黑頸鶴在這裡越冬。“來不過九月九,去不過三月三”,每年的農曆九月初,黑頸鶴便會從千里之外如約而至,它們時而輕盈地扇動著翅膀,展示優美的舞姿 , 在湛藍的天空上自由飛翔,時而在美麗的湖邊高歌鳴唱、成群起舞,悠閒自在。
大山包濕地公園
雲南大山包濕地公園(簡稱大山包濕地公園)
大山包濕地公園位於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西北部的大山包保護區,距城區83公里,濕地總面積5986公頃。 2004年12月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編號1435號,是我國現有的37塊“國際重要濕地”之一。
1.是金沙江支流橫江的源頭,還是庫容達3.6億立方米的大型漁洞水庫的主要匯水區域,同時為保護區周邊的梭山、水磨、龍樹、炎山、大寨子、田壩等鄉的生產、生活提供豐富的淡水資源,是昭通市的“水塔”之一。
2.是世界珍稀瀕危動物黑頸鶴的重要棲息地。每年有1200餘只黑頸鶴在大山包濕地越冬棲息,占世界黑頸鶴整個種群數量的六分之一。是已知的黑頸鶴數量最多、最集中的越冬棲息地。
3.是多種生物的搖籃。大山包濕地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維繫著生物的多樣性。濕地內現有動物有10目28科68種。其中的黑頸鶴是國家Ⅰ級保護動物;另外還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灰鶴、蒼鷹、鳶等7種;雲南省保護動物17種;其他鳥類43種。有維管束植物181種,隸屬於56科、131屬。
位於雲南昭通
大山包濕地公園屬內陸濕地,濕地類型包括高山濕地、 草本泥炭地和人工濕地, 符合《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指定標準的2、 3、4、 6。1990年經昭通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昭通市大山包黑頸鶴自然保護區,1994 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並在大山包鄉政府內掛牌,設定了保護區管理所和公安派出所,2003 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 年雲南大山包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
雲南省大山包黑頸鶴自然保護區

發展歷史

大山包濕地所在地大山包鄉歷史上就是黑頸鶴的越冬棲息地。當地地廣人稀,保護區人口密度只有 75.8 人 /km2。當地居民與黑頸鶴和諧相處,村民們視黑頸鶴為“神鳥” ,若有人獵殺了黑頸鶴,全體村民都要去祭“海子

地理位置

大山包鄉位於昭陽區西北部,距市區79 公里。北與本區大寨子鄉相接,西與田壩、炎山兩鄉相接,東南與魯甸縣的新街、龍樹、水磨、梭山接壤。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大小山丘起伏,最高海拔 3364米,最低海拔也有2500米,年平均氣溫5.7-6.2℃,全年無霜期僅有80-125天,年降雨量1100-1340毫米,年平均氣溫5.7℃ --6.2℃,無霜期110天,屬典型的高寒冷凍氣候。  全鄉國土面積192平方公里,下轄合興、大興、車路、馬路、老林五個村民委員會,110個村民小組。有漢、彝、苗三種民族雜居,現有人口15860人,其中農業人口15442人,3715戶,彝族565人,163戶,苗族860人,226戶。全鄉經濟落後,基礎設施差,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人口素質低,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困難。境內無任何工業,礦產資源匱乏。  全鄉有草場10多萬畝,以養殖畜牧為支柱;有耕地4萬畝,糧食作物主要有洋芋、蕎子、燕麥,生產耕作粗放,廣種薄收,加之自然災害頻繁,有“十年九災,無災不成年”之說,因此,糧食生產極不穩定。  1990年1月5日,經昭通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昭通市大山包黑頸鶴自然保護區,1994年3月31日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 1月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1月經國際《濕地公約》批准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我國現有的30個國際重要濕地之一。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及其越冬棲息地亞高山澤化草甸濕地。  保護區內有濕地3150公頃。每年農曆九月九至來年三月三到大山包自然保護區越冬的黑頸鶴達1100多隻,占整個種群數量的1/6其他候鳥24種近萬隻,是已知的最大最集中的黑頸鶴越冬棲息地,是候鳥越冬的天堂。  大山包鄉氣候溫涼,色彩斑斕,風光優美。這裡有翩翩起舞的黑頸鶴、雄奇險峻的雞公山大峽谷、美麗青翠的萬畝草山、古樸的民俗民居,還有清香可口的燕麥炒麵、蕎面。是旅遊度假、科考研究、風光攝影的理想之地。  2006年,全鄉經濟總收入為1387.49萬元,比2005年增加60.69萬元,增長率為4%。人均純收入為696元,比2005年增加28元。完成播種面積34140畝,其中,洋芋20250畝,包穀700畝,蕎子5595畝,燕麥7595畝,其他作物2430畝。實現全年糧食總產量650.27萬公斤,同比增長52.25萬公斤,人均有糧421.54公斤,與去年相比增加4.84公斤。[1]
大山包濕地公園

水文地理

雲南大山包濕地公園境內主要河流跳墩河向西流入牛欄江;大海子河北流為大關河源流之一;大崖洞溝匯入叉溝後向西流入魯甸縣的龍樹大河。在雲南大山包濕地內,濕地分布點較多,但集中成片、面積較大分布的濕地主要在跳墩河、大海子、勒力寨、秦家海子、燕麥地水庫等地。其中以跳墩河和大海子面積最大,而且有相當面積的水體,濕地面積與範圍隨水位季節性變動而變化。冬季水位下降,淺水區面積增加,是黑頸鶴良好的夜宿場所。在山坡上隨處分布著泉眼發育的小面積濕地,小則 10 多平方米,大則幾十平方米,是鶴類白天活動的重要場所。其中跳墩河水庫集水面積 17.7平方公里,蓄水面積 3.375平方公里,庫容量 1236 萬立方米,12 月份下泄流量 0.2立方米/秒,7 月份流量15.1立方米/秒,水深約 6.5米,水庫邊緣淺水區面積較大,周圍有較大沼澤地,是黑頸鶴主要越冬棲息夜宿地之一;大海子水庫集水面積約3.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約 2.5米,蓄水面積0.8平方公里。由於水庫水位低,水庫淺水區和周圍濕地面積大,成為黑頸鶴越冬棲息最集中的地區;勒力寨、燕麥里水庫面積和蓄水面積均不大,但水庫周圍草甸也是黑頸鶴棲息覓食地之一。大山包濕地內水質優良,水溫 6.0℃,pH8.2,無工農業生產及生活污水污染,可供人、畜飲用,達國家 I 類水標準。大山包濕地水深由於受地下水的調節,全年水深均在0.8~3米之間,一年四季從不乾枯,水位較恆定。
大山包濕地公園

地理氣候

雲南大山包濕地屬暖溫帶高原季風氣候,冬寒夏涼。年平均氣溫為 6.2℃,1 月平均氣溫-1℃,7 月平均氣溫 12.7℃, 10℃的有效積溫 798℃。日照長,年日照時數2200 ~ 2300小時。無霜期年平均為 134 天,最短年只有 84 天,故植物生長期短。年均降水量1165毫米,雨量分布不均,5 ~ 10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88%。年均積雪日數 34.6 天。大山包濕地內風大,是滇東北地區大風最多的地區,年平均大風天數 52 天,最高年達 82 天,冬春季為多。

地形山脈

大山包濕地地處滇東北五蓮峰山脈主峰,屬構造侵蝕高中山。整個山體由上古生界二疊系灰岩、玄武岩和中生界砂岩組成。第三紀初為準平原的一部分,後地殼抬升,金沙江及支流橫江、牛欄江強烈切割形成高中山地貌,但山頂部是保存較平緩的殘餘高原面。黑頸鶴集中越冬棲息的大海子、跳墩河等地,則是開闊的高原地形,山頭渾圓,濕地低凹,尤其大海子濕地呈低凹的鍋底形,相對高差50 ~100米。大山包濕地的土壤垂直分布從高海拔至低海拔分別為:亞高山草甸土(局部沼澤土)(3000米以上)→棕壤(2800 ~3000米)→黃棕壤(2200~2800米)。從土壤分布看,大山包濕地範圍內以亞高山草甸土和棕壤為主,黃棕壤主要分布在森林植物較繁密和海拔較低的地區。大山包濕地的主要土壤類型為泥炭土和沼澤土。有機質含量豐富,平均達20%,氮含量約2%, 土壤pH值為 8.2, 但速效養分含量較低。
大山包濕地公園

濕地動物

大山包濕地公園內有動物 28 科 68 種,其中哺乳動物4 科 10 種;鳥類 18 科52 種;魚類 3 科 5 種;爬行類 2 科 3 種;兩棲類 3 科 3 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黑頸鶴和白尾海雕,均屬全球性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灰鶴、蒼鷹、鳶、雀鷹、普通 、白尾鷂、游隼、斑頭鵂鶹、鳳頭 等 9 種 ;雲南省級保護動物有豹貓斑頭雁、小 、赤麻鴨、翹鼻麻鴨、綠翅鴨、鵲鴨、針尾鴨、綠頭鴨、斑嘴鴨、赤頸鴨、琵嘴鴨、鳳頭潛鴨、普通秋沙鴨、環頸雉、紅嘴鷗等 16 種。在大山包濕地越冬的黑頸鶴已由 1990 年初建保護區時的 300 只增加到 2005 年的 1131 只,其中成年鶴 862 只,亞成年鶴及幼鶴 269 只,每年在大山包越冬時間為 176~202天。 大山包濕地屬泛北極的植物區,中國—喜馬拉雅植物亞區雲南高原地區滇中高原亞地區。大山包濕地有維管束植物 56 科 140 屬 186 種。其中蕨類植物 9 科 10 屬 11 種;種子植物 47 科 130 屬 175 種。較大的有禾本科 19 屬20 種、薔薇科 12 屬 18 種、菊科 7 屬 10種、莎草科6屬10種等。
大山包濕地公園

重要價值

是黑頸鶴越冬的家。
大山包是彩雲之南烏蒙高原上一顆璀璨而耀眼的明珠,這裡不僅有湛藍的天空、澄碧的湖水、廣闊的草場,更是國家I級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黑頸鶴過冬的家。大山包濕地,為世界上約1/6的黑頸鶴種群提供了良好生境,是目前已知黑頸鶴種群數量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越冬棲息地。
大山包濕地公園
是長江水系的重要生態屏障。
大山包濕地是諸多河流的發源地,皆屬長江上游金沙江水系。境內主要河流跳墩河向西流入牛欄江;大海子河北流為大關河源流之一;大岩洞溝匯入叉溝後向西流入魯甸縣的龍樹大河;大山包濕地由於受地下水的調節,全年水深均在0.8~3米之間,一年四季從不乾枯,水位較恆定;濕地中有眾多的地下泉眼,一年四季常流不斷,既補充了地下水,又為下游及周邊地區提供豐富的水資源。跳墩河水庫蓄水面積3.375平方公里,庫容量1236萬立方米,水質優良,為昭通第二大水庫,還有燕麥地水庫、大海子水庫、勒力寨水庫等,為周圍魯甸縣的梭山、水磨、龍樹和昭陽區的炎山、田壩、大寨等鄉,提供飲用水或農田灌溉用水。
同時,大山包濕地還阻截和滯留泥沙,緩解和減少下游地區的洪澇、土石流等災害,對金沙江、牛欄江的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義。
是保護區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
大山包濕地不僅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還蘊藏著豐富的微生物、泥炭、泉水等資源。特別是濕地內泉水,水質優良,水溫6.0℃,pH8.2,無工農業生產及生活污水污染,達國家 I類水標準。大山包濕地是大山包保護區人畜飲水和生產用水的供給地,保護區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
另外,大山包濕地風光絢麗,黑頸鶴舞姿優美,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旅遊業的發展對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民眾經濟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有積極的帶動作用,促使大山包儘快脫貧。

建設發展

為加強濕地保護,發揮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財政部和林業局決定從2010年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濕地保護補助工作,雲南省大山包和拉市海國際重要濕地今年被納入全國濕地保護補助範圍。據了解,這次濕地保護補助工作的重點是濕地監控監測、濕地生態恢復和管護補助,實施期為一年,中央財政預算下達資金各550萬元。
據了解,這次濕地保護補助工作的重點是濕地監控監測、濕地生態恢復和管護補助,實施期為一年,中央財政預算下達資金各550萬元。該項目的實施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兩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功能退化、水禽棲息地縮小、人類活動干擾過大等問題,為當地水資源保護提供良好生態保障。
雲南省林業廳有關人士認為,通過項目實施,可以規範兩個國際重要濕地監測,提升管理水平,創造更好的科普宣教環境,提高公眾對濕地保護的認識。
雲南省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自保護區建立以來,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科研監測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在此越冬棲息的黑頸鶴得到有效保護,亞高山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越冬水禽數量不斷增加,使保護區的管理走向法制化、科學化、規範化。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鐘興耀團結全體職工,積極努力,艱苦創業,以大山包濕地資源為依託,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進行廣泛合作,將科研工作作為促進科學、規範管理的重要基礎,先後與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雲南大學以及國際鶴類基金會、濕地國際等十幾家單位聯合完成了數十項合作項目,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套用於保護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使保護區管理工作邁上了新台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