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村(貴州省都勻市奉合水族鄉大定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定村位於貴州省都勻市奉合水族鄉,全村有400餘戶,1236人,茶園面積達2400多畝,人均2畝以上。2008年全村茶葉總收入70多萬元,2009年100萬元,人均茶葉收入1000元左右。該村曾於2000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但這一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僅575元。貧困使村民們將目光瞄向了山上的林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定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地理位置:貴州省都勻市奉合水族鄉
  • 氣候條件:氣候濕潤溫和 
  • 人均純收入:1594元
經濟發展
2000年,村黨支部支部一班人反覆研究找出了貧困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結合本村實際,制定了以茶葉生產為主,以特色種植為輔,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以科技引導和實行計畫生育、提高人口素質為根本,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改善村的生產生活環境,充分挖掘村內的經濟發展潛力,不斷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和村民的自我發展能力的工作思路。
村黨支部在抓落實上下功夫。2000年至2005年,村支部帶著民眾先後完成了村辦公房、村衛生室、村國小操場的建設;修通了村委會與各自然寨的公路共14.5公里;順利完成了農村電網的二期改造;2004年將鄉政府至大定村的14.6公里公路改造擠入財政扶貧資金項目並改造完工,結束了公路晴通雨阻的歷史。這些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建設,增強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在全鄉樹起了“遠學大關、近學大定”的典型,激發了黨員民眾跟著黨支部發家致富的熱情。
村黨支部一班人率先推廣良種良法,實行溫室育秧,寬窄行定向栽插,玉米營養袋育苗移栽等。通過示範帶動,2005年,全村的農業良種良法普及率達95%,全年產糧達20噸,基本解決吃糧問題。同時,根據市場大量收購魚腥草(俗名折耳根)和魔芋的情況,引導民眾用田地進行種植,2005年,全村共種植魚腥草80畝,魔芋70畝。僅此一項,以市場最低價計算,收入可達33萬元。
以茶葉的生產加工為主,實現帶民增收致富。村黨支部在鞏固常規農業,發展特色種植的同時,根據本村有種茶的老傳統和600多畝老茶園以及宜種茶的氣候,積極發動民眾發展都勻毛尖茶的原生茶——大定茶。2000年,開發李生坡茶園210畝,並從2001——2005年,抓住國家退耕還林的機遇,實施退耕還茶1000畝,使全村的茶園達到1760畝,實現人均1.5畝茶園的目標。同時,2002年經市政協牽線搭橋,大定村與黔南滙豐茶葉有限公司建立起了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開發模式,在村內建起了25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房。為保護村民的利益,村支部還成立了大定村茶葉協會,參與茶葉生產和加工作管理。2002年,大定村茶葉收入12萬元,2003年收入15萬元,2004年26萬元;2005年僅春茶收入就達36萬元,加上夏秋茶收入總計46萬元,人均增收156元。2005年,村茶葉協會帶動民眾實現退耕還茶500畝,被市委、市人民政府評為2005年度茶產業先進村級茶葉協會。
通過大力發展茶葉和特色種植,大定村村民收入顯著提高,2005年實現人均純收入1594元。現大定村已有25戶農戶購買了兩輪機車,8戶農戶購買了三輪機車,128戶安裝了電信889無線電話。隨著茶園逐年進入生產期,各類設施的逐步完善,大定村黨支部帶領黨員民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更加堅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