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學論

大學教學論

《大學教學論》是由高等教育學與普通教學論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門新學科;其研究對象包括大學教與學的關第、教與學的特點、教與學的條件和教與學的實施過程等。《大學教學論》既是高等教育學及課程與教學論的交叉學科,又偏重從高等教育學出發來研究大學的教學活動、問題和規律。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學教學論
  •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 頁數:335頁
  • 開本:16
  • 定價:28.00
  • 作者:李劍萍
  • 出版日期:2008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736051
  • 品牌:山東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大學教學論》主要作為高校教師崗位培訓教材之用,亦可作為高校教師、相關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了解大學課程與教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政策、基本動態的入門參考書。

作者簡介

李劍萍,教授,男,1969年9月生於山東省青島市。先後於山東師範大學、北京大學獲教育學學士、經濟學學士學位。1997年7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現為山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兼教育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專業委員會理事,1997年被遴選為“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大學教學引論
第一節 大學教學論的美學家科性質與產生背景
第二節 大學教學的含義與意義
第三節 大學教學的傳統

第二章 大學教學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 實用主義教學觀
第二節 永恆主義教學觀
第三節 人本主義教學觀
第四節 建構主義教學觀

第三章 大學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第一節 大學課程體系與教學計畫
第二節 大學的教學大綱與教材

第四章 大學課堂教學
第一節 課堂教學問題
第二節 教學方法設計
第三節 教學組織形式的發展
第四節 教學手段革新

第五章 大學教學新模式
第一節 案例教學
第二節 雙語教學
第三節 網路教學
第四節 研究性教學

第六章 大學實踐教學
第一節 大學實踐教學體系
第二節 實驗教學
第三節 實習實訓
第四節 學年論文(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
第五節 社會實踐活動
第六節 科技創新活動與創業教育

第七章 大學教學質量管理
第一節 大學教學質量管理概述
第二節 大學教學質量標準
第三節 大學教學質量推進

第八章 大學教學評價
第一節 大學教學評價概述
第二節 學生學業評價
第三節 教師教學評價
第四節 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附錄
一、北京大學生特科學專業培養方案
二、北京大學《藝術概論》課程教學大綱
三、浙江大學《教學理論與設計 》課程說明
四、什麼樣的基礎課教材是最好的?
五、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與青年教師談講課
六、拓展閱讀建議書刊
參考文獻

文摘

第一章 大學教學論
第一節 大學教學論的學科性質與產生背景
大學教學論是一門新興的高等教育學科,是世紀之交以來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日益豐富的時代背景而產生的,是一門研究大學教學問題、探索大學教學規律、指導大學教學實踐的專業學科。
一、大學教學論的學科性質
大學教學論是由高等教育學與教學論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從學科歸屬上說,它是高等教育學的一門分支學科,用來專門研究大學中的教學問題,探究大學教學規律,指導大學教學實踐。從學科發展淵源來說,大學教學論是教學論( 以基礎教育教學問題為研究對象的教育學科)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學論學科新近開闢的研究領域。自1612年德國的拉特克提出教學論這個學科名稱開始,教學論經過近三四百年的歷史發展,形成了豐富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這無疑為大學教學論的產生和發展規定了理論參照和學科研究規範。
大學教學論的交叉學科性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立足高等教育的自身特點,探索大學教學的特殊規律
大學教學論是以大學中的教學問題為研究對象的。一方面,它要研究存在於大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設定)、教學過程(學習過程)、教師與學生、社會實踐、教學媒體、教學評價、教學管理等工作中的各種問題,發現並總結蘊涵在整個教學管理與實施過程中的教學實踐經驗,提煉和建構大學教學的各種指導性理論;另一方面,又要關注大學的教學實踐,用科學的教學理論來指導大學教學實踐,並在實施過程中檢驗、反思教學理論假設,通過不斷地修正和改革措施來提升和完善大學的教學理論。無論是大學教學的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都必須強調要面向社會,體現時代精神,緊緊抓住大學的教學特點,不能盲目因襲一般教學理論。

序言

本書主要作為高校教師崗位培訓教材之用,亦可作為高校教師、相關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了解大學課程與教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政策、基本動態的入門參考書。力求內容的入門性與讀者的高端性之間的平衡,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所要求的基礎性與未來崗位培訓所要求的發展性之間的平衡。
本書的閱讀對象定位為高校教師,尤其是高校新教師;所論述之教學及教學管理、教學改革的活動場域是高等學校,尤其是院系和教研室;研究對象主要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活動及其問題與規律,適當兼顧研究生教學、高職高專教學。
《大學教學論》既是高等教育學及課程與教學論的交叉學科,又偏重從高等教育學出發來研究大學的教學活動、問題和規律。因此,無論從本書的讀者對象來說,還是從大學教學論的學科屬性來講,都要求教材內容應努力做到針對性、政策性與理論性的統一,要針對大學教師教學工作的實際,要符合與體現近期重大教育教學政策和導向,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解讀、指導、提升和引領。既不能搞成煩瑣的空頭的理論專著,也不能搞成“經驗總結”、“政策彙編”,更不能簡單地移植以普通中國小教學為基礎建構起來的教學論體系。這是本書的特色所在,也是職責所在、生命力之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