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飛機協同創新中心

大型飛機協同創新中心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牽頭組建,是7個首批工信部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主要組成,經過,

主要組成

大型飛機協同創新中心”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牽頭,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為主要協同企業,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主要協同高校,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民用飛機試飛中心、客戶服務中心,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空氣動力研究院、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參與組建。
該中心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2011計畫)的相關精神,以大型飛機國家重大需求為牽引,圍繞重大協同創新任務,開展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三位一體協同創新。

經過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2011計畫),2012年6月,我校經評審成立了校級“大型飛機協同創新中心”。在一年多的組建階段中,中心圍繞國家大型飛機研製需求,整合校內優勢學科資源,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體制創新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並逐步吸引了來自企業和高校的多支優勢力量。經各單位協商,決定召開理事會,討論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2013年12月1日,“大型飛機協同創新中心”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我校唯實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及旗下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民用飛機試飛中心、客戶服務中心,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及旗下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空氣動力研究院、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4家單位代表,張軍副校長、科研院唐文忠院長、蔡茂林院長以及科研院、航空學院相關教師均到場參會。會議由北航航空學院院長楊超主持。
張軍副校長在致辭中代表北航對各參與單位支持北航申報教育部“大型飛機協同創新中心”表示感謝,他指出,2011協同創新計畫是繼“985工程”、“211工程”之後,中國高等教育系統又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它以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為載體,分為面向科學前沿、文化傳承、行業產業、區域發展四種類型。北航“大型飛機協同創新中心”主要面向在研和未來的大型飛機,聯合各單位力量組成協同體,按照教育部“國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進、貢獻突出”的總體要求,以重大協同創新任務為牽引,以體制機制改革為保障,聚集各類創新資源,最佳化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創新能力,更好地為國家大型飛機研製服務。
楊超院長介紹了協同創新中心的基本情況、定位、初步規劃取得的成果。中心採用1+2+X的模式,聯合中國商飛和中航工業兩大集團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重點高校,組成新的協同體。由各單位推薦理事組成中心的決策機構理事會,理事會下設科技發展諮詢委員會、運行管理委員會、監察審計委員會,分別負責中心的發展諮詢和戰略研討、組織管理運行、財務預決算和審計等工作,中心主任在運行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負責中心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大會推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懷進鵬院士為理事長,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史堅忠、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耿汝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張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宣益民和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林忠欽院士為副理事長,各單位推薦理事代表15人,共21人組成理事會。
參會代表經表決一致同意協同創新中心聘請中航工業科技委主任、國務院大型飛機專項諮詢委員會主任張彥仲院士為科技發展諮詢委員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唐文忠院長為運行管理委員會主任、審計處王永平處長為監察審計委員會主任、航空學院楊超院長為中心主任。
代表們討論修改了協同創新中心章程,對北航的本科航空實驗班、大飛機高級人才培訓班等人才培養模式非常感興趣,並指出採用“高校+企業+廠所”的模式組成協同體,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各方優勢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辦成事,從而為大型飛機提供學科、人才、科研等各方面的支撐力量,是一種很好的探索。同時針對協同創新中心的組建、科研方向凝練、機制體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中心章程等各方面,代表們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和意見,並強調指出協同創新中心,一定要在體制機制上有所創新,才能抓住國內外機遇,做好頂層設計,將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成為學校新的創新點、協同體各單位的增長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