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原矛頭蝮

大別山原矛頭蝮

大別山原矛頭蝮屬於蝰蛇科原矛頭蝮屬下一個新物種,於2011年在安徽大別山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被發現,僅生活在大別山區的灌木、草叢之中,分布區域不大,數量很少,因此十分珍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別山原矛頭蝮
  • :動物界
  • :爬行綱
  • :蛇目
  • :蝰蛇科
  • :原矛頭蝮屬
  • 分布區域:大別山區
分類地位,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研究進展,
2011年夏,安徽大學師生在大別山南麓的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考察時,意外發現了這一物種。隨後,研究人員又多次赴大別山採集更多的標本進行研究,最終證實是從未發現過的新物種。這一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第三期上發表。
對蛇的鑑定工作首先是從形態學的角度進行的,包括研究它的頭部鱗片、身體各部位鱗片的數目、花紋及花紋所覆蓋的鱗片數目,等等。這種蛇的形態有著鮮明的特點,它的頭略呈三角形,背部為土黃色,從頭後部至尾分布有多條深棕色的橫紋,橫紋的邊緣呈現黑色鋸齒狀的圖案。它的腹部為灰白色,身體兩側則有一排緊密排列的橘色小點,尾尖為深橘紅色。這種原矛頭蝮蛇的形態特徵和國內外已經發現的其他原矛頭蝮類的形態都有著明顯的區別。經過深入的研究之後,最終確認這種蛇的確是以前從未發現過的一個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大別山原矛頭蝮。
大別山原矛頭蝮

分類地位

大別山原矛頭蝮在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蛇目、蝰蛇科、原矛頭蝮屬。原矛頭蝮屬從前發現過7種,即角原矛頭蝮、菜花原矛頭蝮、緬北原矛頭蝮、莽山原矛頭蝮、尖鱗原矛頭蝮、鄉城原矛頭蝮和茂蘭原矛頭蝮。目前,我國的蛇類總數已達247種。自2001年以來,我國蛇類不斷有新的物種被發現,至今已發現了15個新物種,而且近期還將有一些蛇類的新物種有待發表。其中除了大別山原矛頭蝮外,上述的茂蘭原矛頭蝮也是一個新物種,它於2010年在貴州省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被發現。它的體長只有大約70厘米,是我國境內分布的體形最小的蝮蛇類。

形態特徵

這種蛇的形態有著鮮明的特點,它的頭略呈三角形,背部為土黃色,從頭後部至尾分布有多條深棕色的橫紋,橫紋的邊緣呈現黑色鋸齒狀的圖案。它的腹部為灰白色,身體兩側則有一排緊密排列的橘色小點,尾尖為深橘紅色。這種原矛頭蝮蛇的形態特徵和國內外已經發現的其他原矛頭蝮類的形態都有著明顯的區別。

棲息環境

大別山原矛頭蝮僅生活在大別山區的灌木、草叢之中,分布區域不大,數量很少,因此十分珍稀。

研究進展

大別山原矛頭蝮的發現,不僅給世界蛇類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還有助於研製針對這種蛇類的抗毒血清。在防治毒蛇咬傷方面,抗毒血清與相應的蛇類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即一種抗毒血清一般只對應一種毒蛇。因此,發現了毒蛇的新物種,科學家下一步就立即著手研製專門針對它的抗毒血清,以便防治這種毒蛇造成的傷害。此外,科學家還將進一步從遺傳學、生理學等角度研究大別山原矛頭蝮的生物學特性,並探討它的醫療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