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下》。孟子說:“如赤子般心地純一無偽的人是大人。”一說:“國君視民,當如赤子,不失其民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 創作年代:戰國
  • 作品出處:《孟子》
  • 文學體裁:語錄體散文
  • 作者:孟子及其學生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讀解,作品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①之心者也。”

作品注釋

①赤子:嬰兒。

作品譯文

孟子說:“偉大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作品讀解

老頑童么?
當然不是。
偉大的人胸懷寬廣,“宰相肚裡能撐船”。而童心純真不偽,本色自然。
宰相肚裡之所以能撐船,是因為他不斤斤計較於一得之利,一孔之見,而能夠保全自然無偽的本色,永遠以一種童心般的新奇 和純真面對這個世界,生機蓬勃,以至於無的不知,無所不能。 這裡面的關鍵其實就是兩點:一是純真,二是大度。正是在這兩點上,我們可以找到真正偉大的人物與童心的相通之處。
老子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老子》第二十章)
又說:“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 如嬰兒之未孩。”(《老子》)第二章》你看那眾人應對攘往,好象趕赴豐盛的筵席,又像春天去登台眺望。只有我淡泊而無動於 衷,就像那不知笑的嬰兒一樣。
老子的本意是宣揚歸朴返真,淡泊寧靜。不過,淡泊以明志, 寧靜以致遠。與孟子這裡的思想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歸結起來說,真正偉大的人,倒不像我們一般小雞肚腸的人那樣想得複雜,患得患失,所以,反而能夠保持一分童心,有時候表現出來,就像是一個童心未泯的人。

作品出處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下》。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像孟子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