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昌禪寺(江西省南豐縣管轄區)

壽昌禪寺(江西省南豐縣管轄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位於江西省南豐縣琴城鎮三忠祠直锺巷25號。唐武德二年(西元六一九年)如石大師開山創寺,原名永安山壽昌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壽昌禪寺
  • 所屬年代:唐武德二年
  • 地點:江西省南豐縣琴城鎮
  • 歷史:一千三百餘年
歷史沿革,新中國時期,

歷史沿革

壽昌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的歷史,歷經多次興廢。如南宋紹定年間(一二八八年至一二三四年)為寇所毀;鹹淳(一二六五年至一二七五年)時,邑人張友聞 修復。明洪武二十四年(西元一三九一年)並西林寺等為叢林。正德六年(一五一一年)又毀,清嘉慶三年(西元一七九八年)重建,更名為永安山壽昌寺。清鹹豐 年間(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二年)又毀,民國初年(一九一二年)復修。
一九四○年南昌五台山庵懷蓋和尚為避日寇,逃難來寺任主持,得包鈞台、包 老八、李非與、黃鵬孚等名流護法,一度為之中興。抗戰結束,懷公回昌,交徒法亮主持。一九四七年法亮法師去廣東南華寺求羅漢戒,又交善華師主持。一九六六 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佛像被毀,僧尼盡逐,善華師亦被逐出寺廟。一九八一年,落實宗教政策,有關部門聘演成法師(原中國佛協理事、江西省佛協常務理 事)來寺主持。在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援下,又得美籍華人、該寺前當家法亮法師和全縣信士贊助,於一九八四年重建大雄寶殿,重塑佛像。一九九○年建立佛和臥 佛殿、藏經樓等等。現在,全寺占地面積七百八十七平方米,建築面積九百三十四平方米,有大小佛像一千一百餘尊。寺院雖不寬闊,但布局緊湊,美觀別致。在寺 內,最有特色地要數舍利塔、立佛和臥佛了。

新中國時期

舍利塔位於舍利殿內。舍利塔修建於一九八八年。當時,縣委、縣政府發動百姓和縣直單位捐資重修河東 寶岩塔。清理古代塔基時,得古代小金棺一口,內藏高僧舍利子十八棵,壽昌寺便把它迎回寺中,建舍利塔加以保存。舍利塔七級八角,高七.二米,直徑五米。每 層都塑有數個小佛,每個小佛高約二十公分。據統計,全塔共塑小佛像千尊,故又稱千佛塔,堪稱藝術珍品。
所謂立佛,就是無量壽佛;所謂臥佛,就 是靜臥示寂時得釋迦牟尼佛。立佛和臥佛一起於一九九二年塑成。佛殿為三層樓房,一樓、二樓、為立佛殿,樓中央立無量壽佛,高五.三米,高大雄偉;三樓為臥 佛殿,殿中臥佛長五.三米,猶如天外仙人,酣然入睡。立佛、臥佛批紅掛黃,金碧輝煌,與北京香積寺的同種佛像一般大小。進立佛殿看了立佛便可上樓看臥佛。 於是,寺中有聯雲∶「殿上樓,樓上殿,殿上釋尊示病,入般涅盤,圓覺菩薩,圍探釋尊表里,大自在,俱不二;殿下樓,樓下殿,殿下壽佛垂手,接引眾生,無量 功德,隨從壽佛因緣,普運用,總歸一」。還有一聯雲∶「樓上釋尊示寂,普告世事無常;樓下壽佛垂手,接引彼岸同登」。
壽昌寺還重修一處附屬寺 廟,名叫石佛龕。石佛龕座落在琴城鎮西門外盱江北岸。江邊有深潭,人稱「金魚潭」,潭邊有一巨石,人稱「釣魚石」,是南豐八景之一的「金潭漁唱」景點。釣 魚石東邊建有亭屋供人坐歇。潭西有舟渡,舟渡兩岸各建有一座涼亭,遙遙相對,富有詩情畫意。石佛龕系宋代圓覺禪師募化建造,內有浮雕阿彌托佛石像一尊。此 石佛身高五.三米,出土三.三米,陷地兩米,龕側刻有《金剛經》。一九五六年這座石佛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石佛被炸毀。一九 八四年有壽昌寺請民間藝人張宜祥率眾花了一年多時間,重雕了一尊石佛。新石佛與原石佛一般大小。據說,此龕現在特別樂於「保佑」汽車司機,不少司機前來朝 拜,香火非常旺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