壘絲銀花瓶

壘絲銀花瓶

壘絲是金銀器製作方法之一,它是先將金銀等原料拉成細絲,以焊接、編綴等方法製成紋樣,再焊接到器物之上。壘絲工藝在我國金銀器製作中有著久遠的歷史,早在兩漢時期就已達到了相當的水平,但當時多用以製作小件器物;到了宋代才出現器皿類作品,但仍然極為罕見;明清時期壘絲工藝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尤其是入清以後,其技藝更為精進。其品種不僅有各種首飾,還有瓶、盒以及各式佛龕等。這件壘絲銀花瓶可視為清代壘絲工藝的佼佼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壘絲
  • 分類:工藝
  • 起始年代:兩漢時期
名 稱: 壘絲銀花瓶
製造年代:
材 料:
規 格: 高17.1厘米,徑10.5厘米
介 紹
花瓶瓣形,共分十二瓣,均分瓣壘絲而成,然後焊接。敞口,束頸,腹部下垂,底接外撇式圈足。通體飾有鳳尾花葉紋。此瓶使銀絲的生命之美幾乎達到了極致。圈足下緣的銀圈規整粗壯,增強了銀瓶的穩定感,圈足以較小的花紋組成,並隨著圈足的向上收縮,花形也愈加纖細,從而強烈地襯托出下墜、豐碩的瓶腹。瓶腹的花紋最大,但鏤刻得有如蟬翼般空靈、剔透,且圓轉婉妙。瓶形同樣由最膨脹誇張的瓶腹一路上升並縮小至瓶頸,與此同時十二道明顯的凹槽也隨著由寬變窄,向上收縮,使銀絲瓶如絲織物般產生出優美的褶皺,同時這十二道凹槽呈較粗黑的直線,從而體現了一種力度美,與銀絲花紋的極度輕盈形成強烈對比,集金屬的堅硬感和蕾絲花邊般的輕柔於一身。瓶頸為全瓶最細之處,為瓶口的開放及全瓶精神的升華作了鋪墊,藝人最後以較細於圈足的粗銀絲凝重而遒勁地順著開放中的瓶口之花勾上了完工的一筆,圓滿無缺,可謂真正的大手筆。
壘絲是金銀器製作方法之一,它是先將金銀等原料拉成細絲,以焊接、編綴等方法製成紋樣,再焊接到器物之上。壘絲工藝在我國金銀器製作中有著久遠的歷史,早在兩漢時期就已達到了相當的水平,但當時多用以製作小件器物;到了宋代才出現器皿類作品,但仍然極為罕見;明清時期壘絲工藝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尤其是入清以後,其技藝更為精進。其品種不僅有各種首飾,還有瓶、盒以及各式佛龕等,這件花瓶可視為清代壘絲工藝的佼佼者。
購買金銀文物,雖然是一種經濟行為,但它畢竟不同於一般的投資,在考慮經濟回報的同時,藏品的藝術價值也極為重要。
被氯化物腐蝕嚴重的銀器,體積膨脹,器形改變,色如泥土,處理時僅恢復器形即可,如除去鏽蝕層,會影響器物的強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