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頭

塱頭

塱頭古村位於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塱頭古村立村於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42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塱頭
  • 別名:塱頭古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 
  • 方言:粵語
  • 著名景點:昇平人瑞牌坊、青雲橋 
簡介,塱頭科舉之鄉,歷史溯源,

簡介

塱頭村現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磚建築有近200座,其中祠堂、書室、書院共有近30座,炮樓、門樓共3座。村內還有20多條古巷,以及歷史悠久的昇平人瑞牌坊和青雲橋。它以古建築品種多、保存建築規模大以及文化內涵豐富而著稱,是迄今為止,廣東保存規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2008年塱頭古村成為廣東省首批認定的27個古村落之一, 2010年被評為廣州十大特色街道(村落)。

塱頭科舉之鄉

塱頭村現保存了很多明清時代具有嶺南建築風格的古屋,尤以鑊耳屋為代表,雅致且大方。古樹環村,塘水相擁,不僅環境優美,古屋保存完整,氣勢宏偉。歷史上,塱頭村有雲南左參政黃皞等12人考取進士、10人考取舉人、8人考取庠生、15人考取秀才。村面還立有四對旗桿夾,其中塱東、塱中社的分別為清鹹豐乙卯(1855年)科鄉試中式第十六名舉人黃湛瑩、清同治三年(1864年)補行己未恩科考選第一名恩貢生黃璇章、清道光乙酉(1825年)科明經進士黃玉章所立;塱西社的分別為清鹹豐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鄉試第五名副榜黃湛瑩、清鹹豐三年(1853年)癸丑奉恩詔考進第一名貢生黃庭槐所立。塱頭村有“七子五登科”、“父子兩鄉賢”、“奉旨放木鵝,不忍多占地”之故事,谷詒公兩發橫財依然儉約而濟村民之說……

歷史溯源

塱頭村的南面原是大片湖澤,而村就立於湖邊的小崗上,故名塱頭。分塱東、塱中和塱西三社,其中塱東社和塱中社相連,與塱西社以一條名叫“深潭”的小河涌相隔。塱東、塱中社左右闊約210米,塱西社左右闊約170米。村民多姓黃,黃姓於南宋末年(約公元1140年)從南雄縣珠璣巷南遷至廣州北郊(今白雲區)神山鎮,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遷至此立村,現人口
3000餘人,600多戶人家,村民都姓黃。立村前先祖們在草雲邊大龍口放鴨謀生,當時只有兩三間小泥屋,這裡河渡湖泊頗多,水塘邊長滿了朗草,因而得名“塱頭村”。。村前地坪寬闊,地坪上有3口古井及3口半月形水塘,面積約3.5萬平方米。塘基種滿荔枝樹、龍眼樹和榕樹,與村頭、村尾、村後數棵參天古榕和木棉樹環抱村子。其中村東的一棵木棉樹與村後的一棵榕樹均為該村十一世祖樂軒公手植,有近600年的歷史。村前農田廣袤,鯉魚涌西通“深潭”,東接巴江河,形成清幽、自然、和諧的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