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斯托波爾

地處蘇聯歐洲部分南部黑海北岸,北有鐵路經克里木州首府辛菲羅波爾,可直達莫斯科,南出黑海海峽可通地中海,戰略地位重要。塞瓦斯托波爾,原屬土耳其蘇丹的屬國克里木汗國。1783年併入俄羅斯帝國後建軍港和要塞。1854年9月受到英、法、土聯軍攻擊,俄國軍民在此進行了349天的保衛戰。1918~1920年蘇聯國內戰爭期間,曾先後被德軍和英、法、希軍以及白衛軍占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於1941~1942年遭到德軍多次進攻。當地軍民奮戰250晝夜,鉗制並消滅大量德軍,終因寡不敵眾於1942年7月4日被德軍攻占,至1944年5月9日解放。城市坐落在塞瓦斯托波爾灣和南灣沿岸階梯形山坡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爾斯托波爾
  • 外文名:Sevastopol
  • 地理位置烏克蘭共和國直轄市
  • 面積:770平方公里
簡介,歷史,港口,地理,產業,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簡介

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烏克蘭共和國直轄市,港口,海軍基地,黑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位於克里木半島西南端,北緯44°36′,東經33°32′。面積770平方公里。人口321萬(1982)。

歷史

地處蘇聯歐洲部分南部黑海北岸,北有鐵路經克里木州首府辛菲羅波爾,可直達莫斯科,南出黑海海峽可通地中海,戰略地位重要。塞瓦斯托波爾,原屬土耳其蘇丹的屬國克里木汗國。1783年併入俄羅斯帝國後建軍港和要塞。1854年9月受到英、法、土聯軍攻擊,俄國軍民在此進行了349天的保衛戰。1918~1920年蘇聯國內戰爭期間,曾先後被德軍和英、法、希軍以及白衛軍占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於1941~1942年遭到德軍多次進攻。當地軍民奮戰250晝夜,鉗制並消滅大量德軍,終因寡不敵眾於1942年7月4日被德軍攻占,至1944年5月9日解放。城市坐落在塞瓦斯托波爾灣和南灣沿岸階梯形山坡上。

港口

港域分布在9個海灣內,周圍群山環抱,地形隱蔽,避風條件優越,為天然良港。塞瓦斯托波爾灣和南灣為主要港區。航道水深9 4~10 7米,碼頭水深6 4~7 6米。港口設施完備,並與鐵路相連。氣溫1月最低-1 1℃,8月最高26℃,年降水量約360毫米。工業以艦船修造、儀器製造、漁業和食品加工為主。

地理

塞瓦斯托波爾市是烏克蘭兩個直轄市之一,是烏克蘭南部最大的不凍貿易港、漁港,工業、科技、文化中心。二戰後,曾被授予英雄城市的榮譽稱號。塞瓦斯托波爾 (CeBacTOпOлb) 前蘇聯烏克蘭港市。在克里米亞半島西南岸,濱黑海,港灣優良。1783年建為軍港。1854—1855年在此發生克里米亞戰爭。烏克蘭南部鐵路終點。公路樞紐。工業以船舶製造為主。
該市位於克里木半島的南部,與義大利米蘭法國里昂位於同一緯度。人口39萬,28個民族,大多數人信仰東正教。屬地中海式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乾燥。
塞市是前蘇聯黑海艦隊所在地,直至1996年才根據烏克蘭法律對外國公民開放,允許外國船隻進入。1997年烏克蘭和俄羅斯正式簽訂了俄羅斯黑海艦隊駐紮烏克蘭領土的協定。

產業

塞市主要的產業是港口、漁業、機械製造和釀酒業等。工業中占首位的是食品工業,主要是釀酒業、海產品捕撈和加工。塞市是烏克蘭最大的漁業捕撈、冷藏運輸和科研中心。烏克蘭幾乎所有的冷藏運輸船隊都在塞市,占世界冷藏船隊的4%。機械製造主要有造船和修船,還有海洋儀器製造。其它的工業種類還有木材加工業、建材工業、玻璃工業、印刷工業等。

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是二戰中俄國黑海艦隊基地,位於黑海北岸克里木半島南端。以刻赤半島為犄角,庇護著羅馬尼亞的普羅耶什蒂油田。克里米亞半島是從蘇聯南方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境內向黑海突出的大半島,由於具有溫暖舒適的地中海氣候而曾被當作歷代沙皇的度假地。但這個度假村卻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巨大的要塞之上。同時黑海是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諸多國家的共有內海,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價值,一旦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權,就能向沿海周邊國家施加政治壓力。而塞瓦斯托波爾是當地最合適的港口,也因此成為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
從1854年英法與俄國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開始,塞瓦斯托波爾已隨著戰鬥不息的時代而演化成一個要塞都市,大量的堡壘、壕溝和故意製造的迷宮隧道圍繞市區。
二戰中,整個要塞的防禦力量:以塞瓦斯托波爾市區為參照,整個市區北靠細長的塞維納亞灣南岸,塞維納亞灣北岸和別別克峽谷之間是防禦重點。在這片綿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帶,配置了12個永久要塞群,占全部克里米亞要塞數量的75%,每個要塞都有一個典型的蘇聯式名稱,但多數史學家認為這是德軍給起的別名。中心地帶由“莫洛托夫”、“契卡”、“柯別烏”這3個巨大的要塞群把守,西南靠海的角形突出部配置了“列寧”和“北堡壘”這2個要塞,正東有5個聯合要塞,即“史達林”、“西伯利亞”、“伏爾加”、“頓涅茨”和“烏拉爾”。在4重防禦線的最北也是最容易被突破的隘口,是當時最強的“馬克西姆-高爾基I號”聯裝炮塔要塞,它擁有1934年製造的雙聯裝305毫米巨炮,射程達到44公里,外部防禦層形狀酷似當時的戰列艦炮塔,由200~300毫米厚的裝甲板全體包裹,炮塔下面有3層永固工事,每層永久混凝土天蓋都厚達3000~4000毫米。此外,在“馬克西姆·高爾基I號”東側還設定了“巴斯季昂I號”要塞作為前瞻。所有要塞周圍都被永久混凝土裝甲板覆蓋,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鐵路連線,在山地部分更設定難以數計的暗堡、火力點,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裝且具有絕對優勢射界,理論上不可能對該防禦地帶進行地面攻擊。而且設計者將要塞的基本彈藥存放在塞維納亞灣南岸地下深達30米的“庫拉貝”主彈藥庫中,可謂萬無一失。
相對的,塞瓦斯托波爾南部及西部防禦力量就沒有這么集中:沿正東到東南只配置了“巴斯季昂II號”、“庫貝”和“巴勒庫勒瓦”這3個要塞,在它們中間穿插著5個主要的一線步兵防禦陣地:“白糖帽子陣地”、“北方鼻子陣地”、“廢墟山”、“荊棘山”、“紅色高地1、2、3”;一線陣地西側只有3個二線步兵陣地:“上坡高地”、“禿鷲高地”和“風車高地”。為防止南部海上威脅,在克里米亞半島南端突出部設定了“馬克西姆-高爾基II號”聯裝炮塔要塞。在二線陣地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區之間是“蘇聯山脈陣地”,這是最後一道屏障。守衛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士兵比較特殊,除了普通的紅軍(陸軍)外,還有海軍陸戰隊和蘇聯內務部隊(秘密警察),這些特殊部隊戰鬥力和武器裝備、軍官素質都很強。當時守城兵力約為10萬人,但坦克僅40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