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排版

報紙排版

報紙排版是指將圖文內容按照一定的規範,合理的編排在報紙的版面上。“版面一張臉”、“標題一雙眼”,一個好版面,會直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使之在美的形式氛圍中瀏覽到豐富多彩的信息報導。如果版面編排不規範、不美觀、不和諧、不便於閱讀,會直接影響新聞報導和報紙的宣傳效果,降低報紙的可讀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報紙排版
  • 定義:合理的編排報紙的版面
  • 歷史:1200多年
  • 特點:規範化
歷史,卷副式,書冊式,單張雙面,多版色彩化,基本要求,

歷史

從最早的報紙開始,我國的報紙發展到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報紙版面的編排是報紙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報紙版面從最初的“系日條事,不立首末”的原始形態,已發展到如今多版化、彩色化時代。報紙的排版不單單是報紙的視覺形象、廣告和包裝,吸引著讀者的視線,刺激著讀者的閱讀欲望,更是一種藝術美感在文學形式上的體現。一份好的報紙應該版面清新整潔,這樣讀者閱讀時才會感覺清晰流暢,讓人身心愉悅。對於現代的讀者來說,我們從接觸報紙開始,報紙就是現在這個樣子,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不足為奇了。我們很少會有這樣的疑問:報紙為什麼是我們所司空見慣的對開式或者四開式的長方形,而不是三角形或者橢圓形?報紙的形態難道就不能換個樣子嗎?
事實上,報紙誕生的時候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樣子,而且在誕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是我們看到的樣子。我們的報紙從唐代產生,發展到,經歷了1200多年的時間,其中有近1100年的時間,報紙的版面不是我們所見到的樣子。換句話說,我們所司空見慣的當代報紙版面形態僅僅存在了100多年的時間。報紙發展的歷史如此漫長,報紙的形態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可以說,每一次報紙的形態變化都不是偶然的,都遵循了一定的規律。在這裡我們簡要回顧一下報紙排版的演化歷史,以期能從其中探尋出報紙版面發展的內在規律,以便我們在以後的報紙版面設計和研究中能充分發揮版面的特有優勢,創造出更多的、更好的版面樣式。

卷副式

我們從現存的最早可見的報紙實物敦煌進奏院狀可以看出,我國早期的報紙從形式上來看是類似於官文書的卷副式,而且唐代報紙的基本形狀是橫條卷的。現藏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的敦煌進奏院狀報是唐僖宗年間的報紙,原狀是一張長97厘米、寬28.5厘米的橫條卷,紙的外觀和質量近似於白色的宣紙,比較堅韌,文字是從右向左、自上而下用毛筆書寫的。紙的背面抄有大漢三年季布罵陣詞文。從敦煌進奏院狀可以看出,最早的報紙版面形式沒有分欄,也沒有分版,只是按照古代的書寫和閱讀方式從右到左,自上而下的排列開來。稿件都是按照時間順序編排的,沒有主次輕重之分,也沒有新聞標題。這種報紙在更大層面上說,只是把文字簡單的羅列在一起,並沒有什麼的排版,只是為了把大量的文字信息統一的安排在一個物體上。這樣的報紙在市場上不具備競爭力,只是用來作為宮廷信息的一種載體。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明代,明代的報紙出現了不同於唐代的報紙的版面形式——書冊式,並一直沿用下來。

書冊式

從現有資料看,我國的報紙發展到了明代中葉以後開始出現了民間報房印刷的“京報”。從版面形式上來看,當時的報紙在形式上來說是和書籍相同的,採用單面印刷,摺疊後裝訂的書冊式。這比起原來的卷副式有了較大的改進,把相同的、一類的或者需要用時閱覽的內容放在了一起提供閱讀。明代中葉以後,開始出現民間印刷的京報。從版面形式上看,當時的報紙與書籍相同,都是單面印刷,摺疊後裝訂成冊。清朝民間報房所出的報紙開始出現“京報”報頭,每天一期,每期一冊,每期4-10頁不等,每頁對疊之後裝訂成冊,長約20厘米,寬約10厘米。
1815年,馬禮遜米憐馬六甲創辦了第一份中文近代報刊———《察世俗每月統紀傳》。《察世俗每月統紀傳》主編在封面上署名“博愛者”。適應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察世俗每月統紀傳》採用中國書本式雕版印刷,形狀就像一本中國線裝書,每月出版一冊,全年合訂一卷,還印有全年目錄、序文和封面,便於讀者保存。從這之後在中國創辦報刊的外國人也都延續了這一傳統。到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人開始意識到報刊的重要作用,開始創辦自己的民族報紙,但是在形式上基本也都採用書冊式,像康有為、梁啓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所創辦的《萬國公報》《時務報》等報紙都是採用的書冊式。這種版式的報紙,也都是單面印刷,沒有版面的概念,不分版,版面上也不分欄。
1861年創辦的中文報紙《上海新報》,幅面為八開。這是一張用白報紙雙面印刷的新型報紙。該報首創新聞報導加醒目標題的做法,開創了近代中文報紙使用新聞標題的時代。
1900年1月25日,興中會的機關報《中國日報》在香港創刊了。陳少白擔任《中國日報》的社長兼總編。當時,國內外中文報紙,“均每行直下,艱於閱讀,即每版僅分四至六欄,題字號稍大”,《中國日報》則完全仿照日本報紙,創多欄橫排,標題長短不一,版面活潑大方,是中國近代報刊中第一份首開橫排分欄的報紙。
與其說報紙的排版是編輯的個人風格,更不如說是整個社會的環境所造就。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信息量大增,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越來越廣,人們的藝術品位也愈來愈高,不再只是需要文字羅列式的知識,更需要的是有生命力的文字。排版技術的再一次發展顯示出了世界的進步。

單張雙面

首創現代型報紙四個版,並兩面印刷的是1904年在上海創刊的《時報》。該報在編排上強調“務求顯醒”,配備了從一號到六號全套字模,“最緊要之事則用大字,次則中字,尋常新聞用小字”。《時報》的這種革新,雖然最初被許多報紙認為怪異之舉,但比起以前的版面形式,這種單張的、大尺寸、每一面並排兩塊版的版面確實有很多優點。所以,儘管有些人看不慣,它還是風行開來。“辛亥革命後,各報都仿效它改用這種版式。從此,報紙的書本版式被完全淘汰”方漢奇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中說到。
第二次國人辦報高潮之後,報紙在新聞業務上有很大的進步:在內容上,新聞成為報紙的主角,新聞題材增多,注重對新聞標題的加工,一些大的報紙開始廣泛運用新聞攝影圖片。這一時期的報紙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不同於早期的報紙,更接近現代報紙的形態;在內容上來說,新聞報導成為主角,很多的報紙如《申報》已經開始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在形式上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報紙雖然沒有明確的欄的概念,但是基本上稿件的編排不再是自上而下,不加以區分了,很多的稿件開始加了線條和其他的稿件加以區分;在新聞標題上,這一時期,新聞稿件不僅僅有了標題,而且有的時候還會出現多行題,標題的字號比正文大,不同的標題形式字型字號也不同,1909年1月25日,改用進口新聞紙雙面印刷,版式基本上形成了現代報紙的形式。
《大公報》1902年創刊,採用書冊式,每日八頁。1926年《大公報》續刊後,每日出版對開兩大張、共八版,報頭改用隸書,成為標準招牌字。在版面編排上,它借鑑日本《朝日新聞》等報的做法,根據新聞內容的輕重進行編排,大小鉛字搭配使用;長文短文兼顧,突出重要新聞,並配發圖片;標題製作醒目,整個版面顯得錯落有致,生動活潑。
戈公振記載,辛亥革命前後,“報紙漸多,形式已歸於一律”。例如,1909年在上海創刊的《民呼日報》,為“日出對開兩大張,版面豎排六欄”;1916年8月在北京創刊的《晨鐘》,為“日出兩大張八版”;1918年10月邵飄萍在北京創辦的《京報副刊》,為“日出對開四版”。
但是我國早期的報紙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都是採用了從右至左從上到下的純直排式的編排方式。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56年,《人民日報》進行改版,改傳統的直排式為橫排式,自此以後的報紙都改為了以橫排為主的報紙版面。至此,我國的報紙從古代形態脫胎成為了具有現代模式的報紙。
模組式版面是一種簡潔的版式,版面規則而清晰,符合現代審美觀念。現代報紙的變化無不是現代人藝術水平的提高,整個社會在審美上也有了較大的改變,雖然一時難以變化,但在眾多新鮮事物的影響下,逐漸適應了這藝術品位瘋狂增長的年代。
有史可查,在中國報紙排版發生如此巨變的這些年中,中國藝術其他方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34年是聶耳的音樂年《大路歌》、《開路先鋒》、《畢業歌》、《新女性》、《碼頭工人歌》、《前進歌》、《打長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民族器樂曲,都是這一年完成的。以及1935年,他寫下了《梅娘曲》、《慰勞歌》、《塞外村女》、《自衛歌》、《鐵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國後定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齊白石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金獎、1963年誕辰100周年之際被公推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

多版色彩化

1985年,王選團隊研製的華光系統改變了我國報紙的版面形態,我國的報紙版面從以往的黑白色開始進入了色彩化時代。藉由新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報紙版面也進入了多版化的時代。色彩化,多版化成為我國當代報紙的主要特徵。
進入21世紀,單純的美觀已不再是人們追求的木匾,符合整個社會的發展的美感才是現階段報紙排版的目標之所在。我相信,只要不斷積累、積極實踐、勇於創新,新穎獨特的報紙排版版式還會不斷出現的。

基本要求

報紙排版要講規程
組版編輯不僅要懂新聞采寫、稿件選編,而且要懂得報紙的整個生產過程。即:安排各類稿件,修改審定各版標題,設計畫版,美化版面,調整版面與稿件,審改大樣、檢查付印,直至看到第一張報紙。各家報紙都在進行改進,在這個改進過程中必須抓好組版編輯工作,改善報紙的編排,讓報紙形成良好的版面風格、合理的版式規範和高效的組版規程。
報紙排版要講權威
任何一家報紙都重視輿論導向,導向是報紙的靈魂,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導向必須明確。新聞報導的標題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所以,報紙排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就一篇言論稿件而言,它要講政策,講道理,就不宜“濃妝艷抹”,應該和它的內容一樣嚴肅、莊重。編輯為了突出言論稿件的宣傳效果,適當的加框、加線,是為了增強視覺強度。但花邊不宜使用那些花、鳥、葉之類,或帶有實物的花邊來作花框,更不能把標題打扮得花花綠綠。《中國青年報》的“求實篇”言論欄可稱範本,採用標題字型嚴肅,花框、花線時粗時細,始終給人以莊重之感。
報紙排版要講規範化
一是在進行版面設計時,要周密地考慮到每一篇稿件在版式結構中的位置,主題鮮明、主次分明,力戒輕重倒置,隨意拼湊。全版既突出中心,又相互呼應,訊息、評論、通訊、專欄、各種文、圖稿件,各得其所,既保持足夠的信息量,又體現報導意圖,引導讀者依照版面的安排,取捨閱讀。二是劃版要規範,在編排文字稿件的走向時,要用多變的走文形式,使版式結構中的塊狀形態變化多端,要注意版面形塊分割合理。三是標題講規格、求美,做到題文相符,力求簡潔標題的主題、肩題、副題字號,大小依次可差三檔左右,搭配不合適則影響美觀。四是圖片放置合理,根據圖片本身內容以及與整個版面的協調等情況,設計圖片的大小尺寸,或加框、線點綴。五是用字規範,一般報紙有固定的字號,字型;評論、按語、圖片說明等文用活體字 ;對作者署名頭銜、文章署名、訊頭、訊尾、記者、通訊員姓名等,均應按報紙需要與習慣,規定統一的字型、字號,避免各版大小不一。在版面規範這方面,《人民日報》、《文匯報》、《光明日報》等可稱典範。
報紙排版要有創新性
專門的報紙版面設計只有100年左右的歷史,在這以前,報紙的版面設計是依照人們習慣的書籍版式設計而進行的。到了建國初期,《東北日報》、《遼東大眾》等版面比書刊大了幾倍,到了七十、八十年代,報紙版式就明顯不同了,打破了呆板、單一的形式。作為當今辦報人,特別是雷射照排的大螢幕操作員,要大膽創新,運用各種美化手段和技巧,設計好版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