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熬夜

報復性熬夜

報復性熬夜,網路流行詞,是指白天過得不好或者過得不滿足,便想在夜晚找到補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報復性熬夜
  • 性質:網路流行詞
引申含義,發展經過,社會評價,引用示例,

引申含義

明知熬夜危害、在夜裡也沒要緊事做卻依舊熬夜。

發展經過

據《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90後年輕人睡眠指數研究》顯示,90後睡眠時間平均值為7.5小時,低於健康睡眠時間,六成以上覺得睡眠時間不足。其中,31.1%的人屬於“晚睡晚起”作息習慣,30.9%的被訪者屬於“晚睡早起”,能保持早睡早起型作息的只占17.5%。

社會評價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諮詢師李初曦認為,年輕人的報復性熬夜實則是一種過度補償的行為,年輕人白天時對控制時間的需求未被滿足,於是便一次次地利用夜晚來實現自己之前沒有被滿足的需要。
其次,報復性熬夜也與上癮行為相關,不少年輕人雖然知道熬夜存在危害,但他們通過熬夜抵抗了焦慮情緒,在熬夜的過程中獲得了快感。當他們找不到其他方法來對抗焦慮,於是就陷入了熬夜的循環。
李初曦建議,年輕人應該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給予更多的關注,在必要的時候尋求專業的幫助。
報復性熬夜,是在報復被剝奪的時間,以證明自己仍是自由的,仍有能力安排和掌控自己的時間;是在報復白天不如意的生活,在黑夜裡,他們能摸索到讓自己滿意的存在的方式。
報復性熬夜更像是一種反抗,犧牲自己的健康,反抗家人、同事、領導、社會、環境施加給自己的不自在,實際上卻是生活中的一種無奈。

引用示例

鄒德寶是一名剛入職場不久的新人,他記得在大學時,自己從來不熬夜。“我到期末都不熬,舍友叫我活神仙。”可到春節回家,當母親驚嘆他臉上出現的黑眼圈時,他才忽然意識到,進入職場不到一年裡,他已經睡得越來越晚。
“工作真的太忙了,到晚上才有時間打一會兒遊戲。”
白天都被繁重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精神高度緊張。夜晚時分,好不容易逃出了工作與學習帶來的緊張氛圍,換上睡衣躺上床,放鬆的不僅是勞頓而倦怠的身體,還有心靈。
“終於放鬆下來了,終於有自己的時間了,光陰短暫,不能辜負了夜晚,必須做點事情來度過。”華東師範大學的寧蘭說,她熬夜時最常做的事,就是刷愛豆的微博。
除了被學業與工作壓力束縛,對於當代青年來說,他們的白天生活還可能被社交關係捆綁。
就職於國企的楊勇,工作壓力並不大,即使在上班時也能有些閒暇時間,可他仍然只用午夜時分做自己想做的事。“同事聚餐,或叫你一起打遊戲,公司有活動,你都得去吧?不然怎么融入集體,怎么合群,怎么給領導留下好印象?”
雖然工作清閒,可如今他卻奔波於各種社交場合,疲於維持關係,反而一點都不輕鬆。
“夜裡大家都已入夢,沒人打擾我,不用擔心微信信息提示,我能安心做我喜歡的事了。”楊勇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