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慶安宮

基隆慶安宮

位在忠二路的慶安宮,主神是供奉天上聖母也就是媽祖,224年來一直護佑著基隆市民,現在的慶安宮建於民國59年,主祀的這尊媽祖像原來是供奉在基隆舊牛稠港虎仔山的一座小廟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基隆慶安宮
  • 地理位置:基隆
  • 別稱:基隆媽祖廟
介紹,節日,交通資訊,

介紹

而說到慶安宮的歷史,主委童永說,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最早期的慶安宮只是位在中山區半山腰的一間小小廟宇,而廟裡的媽祖就是先民們從大陸請來的湄洲媽祖。
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一位來自舊內湖莊的信徒何士蘭獻地、並由當地士紳集資修築慶安宮,將媽祖婆由小廟中移到此供奉,成為基隆的三大廟、八大景之一,也是基隆人信仰重地。每逢農曆初一、十五、神佛聖誕日及過年期間,各地善男信女總自各地湧來參拜。慶安宮每月初一及十五還會舉行「補運」及「消災祈福禮斗」法會,為民眾服務。
慶安宮在著名的基隆中元祭也扮演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在農曆七月一日於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啟普渡活動後,於七月十二日先由慶安宮將「七月燈」(即普渡公燈)分送各姓氏宗親,將燈放在門口或街路口,以在夜間引導鬼魂游路;再接下來的重頭戲,也就是七月十三日的「迎斗燈」亦在此舉行。這個儀式由信眾準備陣頭為前導,然後再由各姓氏組成單位迎接斗燈繞境以求平安,繞境結束後就將這些斗燈送到慶安宮安奉。次日,則在慶安宮前舉行「豎燈篙」活動,所謂燈篙,就是一支末端懸掛燈籠及招魂幡的長竹竿,當燈篙豎起之時,等於召告各路孤魂野鬼前來享用各界所供奉的各式祭品。不過如果燈篙豎得愈高,光可以照得更遠,代表看到的孤魂也愈多,因此供品也要準備得愈多,否則萬一供品不足,可能惹惱這些好兄弟而招致禍害,因此燈篙的高度要以當次祭拜的規模來決定,人們也會更謹慎準備祭品。
如果你在基隆問起「慶安宮」該怎麽走,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慶安宮是指哪裡;但是如果你問的是「媽祖廟」,那可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慶安宮也就是俗稱的基隆媽祖廟,也是基隆地區香火最鼎盛的媽祖廟之一。因為基隆靠海,耕地又少,因此就如同其他靠海城市,媽祖婆在這裡也擁有許多信眾,尤其是討海唯生的漁民或行船人,必定會到這裡拜拜,祈求海上生活平安順利,漁獲滿載,而且每每都能獲得庇佑,更加深了基隆人對媽祖婆的堅定信仰。

節日


每年三月廿三日媽祖壽辰,各方善男信女,總會準備鮮花貢品為媽祖婆祝壽,甚至還會敬獻野台戲。一些小孩也從小認媽祖婆為「客母」(台語),據信該小孩會比較容易教養,成長順利。慶安宮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將電腦e化導入傳統信仰中。據廟方表示,因為慶安宮的信眾太多,因此才配合現代化科技將所有信徒資料加以資料庫化,無論是對信徒或廟方來說都相當的方便。只要你曾在資料庫中留有個人資料,未來無論是要安太歲、補運等等,透過簡單的操作介面就可一一完成手續,不必再像以往一樣,每申請一種作業就要填寫一次冗長的申請單,節省申辦的時間。 近年來民眾的信仰出現了一種很奇妙的現象,就是除了到廟裡拜拜求平安之外,願意「花錢點燈」的人越來越多,有人點平安燈、也有人點增加智慧的光明燈,想要求考試順利或是發大財,還可以點文昌燈和財神燈。廟方說,為了提供民眾的需要,廟裡的牆上已經增加好幾處點燈設備。而為了加強點燈這項服務,主委童永說,慶安宮創寺廟先例,櫃檯作業全面電子化,也就是透過電腦來建立全家人點燈的資料,不必再用手抄寫,可說是傳統的寺廟也開始跟上時代的腳步。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香火鼎盛的慶安宮相當熱衷公益活動,除了每年中元祭的豎燈篙、迎斗燈都在這裡舉辦之外,每年的歲末年終,廟方也都自行送白米給低收入戶。有224年歷史的慶安宮,已經是許多市民的信仰中心,更是政壇人士爭相拜訪之地,包括現任總統陳水扁、前副總統連戰以及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等人都曾經登門拜訪過,可說是名氣響亮的一間廟宇。

交通資訊

一、開車:
1、中山高北上出基隆交流道後,右轉忠四路直行再接忠二路可以抵達慶安宮。
2、從基隆交流道下高速公路,行忠一路→愛一路→忠四路直行再接忠二路可以抵達慶安宮。
二、公車:
1、可於基隆火車站前搭承基隆市公車50、201、202或205線至仁五路站下車,轉忠四路直行再接忠二路可以抵達慶安宮。
2、從基隆市搭市公車501路到仁五路下車,轉忠四路直行再接忠二路可以抵達慶安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