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藍皮書(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3))

城市藍皮書(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3))

城市藍皮書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城鎮化進程躍入快車道,另一方面,中國城市的發展品質亟須提升。“十一五”時期,中國城鎮化進程中規模擴張的制約和品質提升的壓力日漸凸顯。展望“十二五”的城鎮化,無論是自然演化還是巨觀調控,中國必將進入一個從規模擴張到品質提升的整體轉型時期,必將出現並加速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轉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藍皮書
  • 外文名:City Blue Book
  • 時間:2015年
  • 目的:城市規劃
  • 性質:促進城市發展
簡介,標準,

簡介

城市藍皮書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城鎮化進程躍入快車道,另一方面,中國城市的發展品質亟須提升。“十一五”時期,中國城鎮化進程中規模擴張的制約和品質提升的壓力日漸凸顯。展望“十二五”的城鎮化,無論是自然演化還是巨觀調控,中國必將進入一個從規模擴張到品質提升的整體轉型時期,必將出現並加速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轉型。

標準

第一,中國工業化進程已進入中後期階段,工業擴張的速度和規模已經趨緩,已經接近或即將達到峰值。2009年中國粗鋼產量已達57億噸,占全球產量的48%,水泥產量達到165億噸,占全球產量的60%。就已開發國家經驗看,進入工業化的中後期階段,城鎮化的外延擴張趨於減緩甚至終止。目前,中國工業化快速擴張的動力已趨弱,因而對城市空間擴張的拉動力已經有限並將愈來愈弱。
第二,城市可用土地資源也已接近極限。中國糧食安全需要保持耕地紅線。中國必須保留自然生產力高的土地。東南沿海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可用土地已開發殆盡,這些城市即使想外延擴張,也沒有土地空間。這樣,城市發展只能被動轉型。
第三,中國城市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物質基礎,城市經濟實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城市服務功能增強,因而城市發展整體轉型的經濟阻力得到了弱化。
第四,中國城市社會矛盾成為中國城市整體轉型的內在動因,收入差距拉大表明收入調整與社會保障已迫在眉睫,2億多農民工難以融入城市,處於邊緣化境地,顯然是一個社會穩定難題。只有城市發展整體轉型,才能不斷減少由於社會資源的極化配置產生的區域和城鄉差異。
第五,城市資源保障、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也要求城市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