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的改造

城中村的改造

《城中村的改造》是200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俊夫。

基本介紹

  • 書名:城中村的改造
  • 作者:李俊夫
  • ISBN:9787030138224
  • 類別:建築——城鄉建設、市政工程、環境工程
  • 頁數:300頁
  • 定價:46.00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03-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譯者,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 李俊夫 著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138224
上架時間:2013-3-15
開本:16
頁碼:300
所屬分類:建築——城鄉建設、市政工程、環境工程

內容簡介

《城中村的改造》在總結國內外相關理論、分析國內各主要城市城中村現狀及改造思路的基礎上,側重從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城中村形成機制,認為城中村改造的前提是土地改制,並提出了城中村土地和房屋改制的具體政策構架;闡述並運用土地資產經營理論,得出解決城中村改造資金問題的解決方案,提出“自下而上”以村為主體實施城中村改造的思路,並對廣州市一個城中村的改造進行實證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充分運用現代地籍技術和方法,對廣州城中村土地利用現狀資料進行了大量的採集、整理和分析。
《城中村的改造》注重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對於關注和參與城中村改造的城市建設管理部門、房地產企業,尤其是城中村的村民和村幹部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對有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員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譯者

李俊夫,湖南桃江縣人,1964年生,北京大學博士後。先後任職於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廣東發展銀行、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和廣州市建設委員會。主要從事城市規劃、房地產、地籍、測繪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在城市管理、城中村改造、數字城市建設方面研究成果豐碩。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部分 城中村的形成
緒言
第一章 城中村概述
第一節 城中村的概念
第二節 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與本書的視角
一、國外學者的相關研究
二、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
三、本書的研究視角
第二章 城中村的分布與特徵
第一節 我國城中村分布的概況和特點
一、社會形態
二、物質形態
三、經濟形態
四、精神形態
第二節 珠江三角洲的城中村
一、深圳
. 二、珠海
三、廣州
第三節 其他地區的城中村
一、北京
二、關州
三、石家莊
四、杭州
五、西安
第三章 城中村形成的原因與階段
第一節 城中村形成的原因
一、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城市的迅速發展與擴張
二、制度障礙與管理缺位
三、外來人口的涌人及其居住選擇
四、農民素質和利益驅動
第二節 城中村形成的階段
一、20世紀80年代以前純粹的農村聚落階段
二、20世紀80~90年代城一村過渡階段
三、20世紀90年代以後完全的城中村階段
第四章 改造——城中村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節 城中村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一、積極作用
二、負面影響
第二節 城中村改造的必然性
一、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需要
二、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需要
三、城市社區建設發展的需要
四、城中村自身發展的需要
第三節 土地利用是城中村改造的有效切入點
一、城中村改造中的兩個難題
二、做好土地文章可以有效解決城中村改造的兩個難題
三、土地利用是城中村改造的落腳點
第二部分 廣州城中村
第五章 廣州市及其城中村概況
第一節 廣州市概況
一、社會經濟發展概況
二、城市建設速度迅猛
三、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建設穩步增長
第二節 廣州市城中村概況
一、廣州城中村的類型分布
二、廣州城中村的經濟狀況
三、廣州城中村的社會狀況
四、廣州城中村的環境狀況
第六章 廣州市城中村土地利用空間特徵
第一節 城中村土地利用空間特徵
一、區位狀況
二、用地形態
三、城中村土地利用結構變化
四、村經營性用地性質手工藝區際分異
第二節 城中村土地利用空間特徵成因分析
一、自然因素
二、區位因素
三、經濟因素
四、制度因素
第三節 城中村土地利用空間特徵的內涵
第七章 廣州市城中村土地利用經濟特徵
第一節 城中村土地利用類型
一、徵用土地
二、村集體土地
三、村民用地
第二節 村集體土地利用的經濟特徵
一、村集體土地自主經營
二、純土地出租經營
三、村集體物業出租經營
四、村集體土地經營特徵形成的原因
第三節 村民自用土地經營特徵
一、村民自用土地經營的概況
二、村民自建鋪面經營的特徵
三、村民自建住宅經營的特徵
四、村民自用土地經營特徵形成的原因
第三部分城中村改造策略設計
第八章 城中村改造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地租理論
一、古典經濟學地租理論
二、馬克思主義地租理論
三、新古典經濟學地租理論
第二節 土地資產經營
一、土地資產經營的基本內涵
二、城市土地資產經營的一般內容
第三節 城中村土地資產經營
一、城中村土地資產經營的內容
二、城中村土地資產經營的特點
第九章 城中村改造模式分析
第一節 三種改造形式
一、重建型
二、調整型
三、控制型
第二節 三種改造主體
一、政府
二、開發商
三、村集體
第三節 點評
第十章 土地資產經營與城中村改造——以廣州市為例
第一節 廣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特殊性
一、數量多,規模大
二、密度普遍偏高
三、村民對改造存在牴觸心理
第二節 廣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新模式
一、村集體主導
二、實施土地改制
三、開展土地資產經營
四、完善政策保障
第三節 案例分析
一、文沖村情況概要
二、文沖村整體改造方案
三、整體改造方案經濟分析
第十一章 如何防止新的城中村產生
第一節 實施城鄉一體化管理
第二節 解決外來人口居住問題
第三節 高起點編制城市規劃
一、用長遠的眼光編制規劃
二、建立監督機制,用嚴格的態度實施規劃
第四節 健全城市土地供應的管理機制
一、完善城市土地管理機制,運用先進技術進行土地監管
二、政府加強對土地的控制
第五節 重視村民的觀念改造和技能培訓
主要參考文獻
附屬檔案一 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村鎮建設步伐。推進城市化進程的若干意見
附屬檔案二 關於城中村改制工作的若干意見
附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