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們嶺

土們嶺

吉林省長春市九台區土們嶺鎮,位於長春市九台區東南,長吉經濟帶中段。長吉公路、鐵路縱貫全鎮,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全鎮幅員面積214.36平方公里,鎮轄16個村,1個街道居民委,1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5萬人。境內原生森林9896公頃,耕地5976公頃,全鎮森林覆蓋率達46%,其中鎮區森林覆蓋率為88.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土們嶺
  • 地理位置:吉林省長春市九台區
  • 耕地:5976公頃
  • 原生森林:9896公頃
生態環境,特色產業,名人名事,自然保護,相關傳說,英雄人物,

生態環境

土們嶺鎮屬於長白山余脈與松嫩平原交匯處,境內青山碧水,空氣鮮新,野生經濟動物品種繁多,野生經濟植物和藥用植物有106個科600多個品種。
這塊肥沃的黑土地上,春有野菜飄香,夏有果實纍纍,秋有楓林盡染,冬有冰雪霧淞。2000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被長春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中草藥特色之鄉”。
過去“寧舍白麵餅,不捨土們嶺”的佳話傳遍省內外。如今,“長吉都市綠肺,天然生態氧吧。北方風情外景,東北地貌精華”已享譽大江南北。

特色產業

這更是一塊迷人的土地,金穗山莊、農家樂山莊、杏花山莊、碧海林園等特色生態莊園星羅棋布。
生長在這塊黑土地的人們,以其勤勞和智慧譜寫著如歌的歲月。幾年來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已使全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生產總值達到了3.9億元,人均收入達到了3150元,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這裡的人們把產業定位於畜牧業發展,訂單農業和特色產業上,圍繞長春市九台區委提出的“四個一工程”戰略,2007年又規劃出更加宏遠的藍圖:
依託山東金鑼集團落戶九台優勢,建設牧業小區16個,即每村1個,扶持發展規模飼養戶120戶。依託天景食品集團發展粘玉米訂單農業,現已簽約2500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40%。其中,粘玉米2000公頃,高油大豆,優質玉米等品種500公頃;
依託山區村資源優勢,創建了黑木耳、南瓜、植桑養蠶、山野菜特色產業示範區;
民俗旅遊業被定位於主導業之一。整合資源,符合民情,切合市場的觀光農業、生態農業,已正式啟動,位於孝子山腳下的農家樂山莊,30多戶的民俗旅遊接待戶,以其濃郁的關東韻味,獨特的天然山珍,迎來了四面八方的遊人。
天工開物,人生地靈,這裡有全國最大的山洞式冷庫,讓您在夏日裡走進嚴冬;日偽時期的特色建築,讓您頓生愛國主義情懷;駐軍部隊的颯爽櫻姿,讓您飽受橄欖綠的豪情;登上馬虎頭森林公園,讓您聆聽那松涌濤聲……無邊的神韻,透視著土們嶺人民的熱情與真誠;茫茫林海,顯露著土們嶺人民寬廣的胸懷。2.8萬土們嶺人民,熱誠歡迎四海有識之士,投資興業,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未來。

名人名事

土們嶺鎮位於長春市九台區南36華里處,西與西營城鎮、東和永吉左家特區以鐵路山洞為界,南和加工河相鄰,北與沐石河、葦子溝鎮接壤。吉長公路、鐵路縱貫全鎮,位置優越,交通便捷。2001年二道溝撤鄉併入此鎮,全鎮幅員面積214.36平方公里,轄16個村,1個街道居民委,1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5萬人,境內原生森林9896公頃,耕地5976公頃,全鎮森林覆蓋率達46%,其中鎮區森林覆蓋率為88.5%。
土們嶺開發比較早,青銅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現存2處古遺址,即李家村王家屯遺址和山嘴村劉家皮鋪遺址。遼金時期古遺址7處,即二道溝屯、荒山、西山、石龍、金家屯、二道溝嶺東、李家屯等。康熙年間住戶增加,劉氏祖先於乾隆元年(1736年)從山東來此地定居,屯東南部有並列山峰,形若駱峰,故得滿語地名--土們嶺。

自然保護

土們嶺鎮屬長白山脈與松嫩平原交匯處,境內青山碧水,空氣清新,鎮內經濟植物和藥用植物有106個科,600個品種。2000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被長春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中草藥特色之鄉"、"寧舍白麵餅,不捨土們嶺"的佳話傳遍省內外,說明人們對這裡的留戀。如今有人說這裡"長吉都市綠肺,天然生態氧吧,北方風情外景,東北地貌精華"這不僅僅是一種美譽,更是活生生的現實,這裡有金穗山莊、農家樂山莊、杏花山莊、碧海林園等特色生莊園,這裡不僅有投資發展的好環境,更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這裡的山美水美人美,傳說更美。

相關傳說

關於土們嶺(滿語為駱駝峰)有各種各樣的傳說,筆者掌握至少有兩種:一是"送"說;二是"定"說。
所謂"送"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松花江岸有一道漫崗,崗上有裸露的岩石,形似駱駝,人們便把這裡叫駱駝石了。過一段時間,這裡居住的人家發現自家田裡長得好好的麥苗,不知怎么天天被禍害,逐漸在減少。一天夜裡,這家人派了幾個年輕力壯的家丁去看麥田,到了夜深的時候,只聽駱駝石嘩啦一聲響,駱駝石活了,一個活生生的駱駝大搖大擺地走進了麥田吃起麥苗了。但是人們赤手空拳對駱駝也沒有辦法,到了次日,一看,駱駝石仍然依舊。這時人們才知道,駱駝石白天為石,晚上便復活去打食。為了不讓它這樣糟踏莊稼,人們找了一位神箭手楊臣,讓他晚上把駱駝射死,可楊臣見駱駝很可愛,而且駱駝也是謀生需要,如果山上有草就不會禍害莊稼了。於是楊臣組織人們把駱駝抓住,由他親自送走,送到了一個適合駱駝生存的地方,當時土們嶺這一帶森林茂密,雜草叢生,楊臣便把這頭駱駝送到了此地,時間久了,這駱駝又變成駱駝峰(土們嶺)了。
所謂"定"說,是一個神話。說土們嶺這一帶確實發現了一頭駱駝經常出沒,而且糟踏農田,弄得百姓損失很大,怨聲載道,當地的土地爺看不下眼了,便把此情此景上奏玉皇大帝,帝欲派天兵天將捉拿駱駝,這時王母娘娘止之曰:"屈屈駱駝,何必興師動眾,我這裡有一顆'定山丹',讓太白金星拿去,保準管用。"於是太白金星領旨,駕起雲頭來到此地上空,便把"定山丹"向駱駝拋去,頓時那頭駱駝被定住了,只見它越長越大,最後形成了一座駱駝形狀的山峰。人們就叫它土們嶺(駱駝峰)了。

英雄人物

土們嶺鎮的英雄人物,1971年3月19日上午8時許,正在山嘴子木材檢查站值班的“走資派”,原吉林鐵路局土們嶺林場主任陳慶全,看見一輛滿載拆遷舊木料的馬車在此通過,便上前檢查,發現車上還裝有新砍伐下來的木材若干,便向其索要這部分木材運輸證明。在車主拿不出來運輸證明的情況下,趕起馬車強行通過檢查站,這時陳慶全毫不猶豫的衝上前去拽住馬的韁繩,被狂奔的馬車拖出80餘米遠,終因體力不支,被轅馬前踢踏到後腦勺才鬆開雙手,被滿載木材的馬車從胸前軋過,當場殉職終年48歲。  陳慶全(1923-1971)山東省齊河縣人,出生於貧農家庭。1942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副指導員、營教指導員。
土們嶺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轉戰南北,英勇殺敵,多次負傷,榮立過三次戰功,榮為三等乙級殘廢。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榮獲朝鮮人民授予三級功勳章。
1954年,轉業到吉林鐵路局工務處採石事務所,任助理所長、林場主任。
1973年吉林省革命委員會授予“革命烈士”稱號,中國共產黨吉林鐵路局直屬委員會追認為“黨的好乾部”,“模範共產黨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