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癬

是黴菌引起傳染性皮膚病,可分淺部黴菌病和深部黴菌病。淺部黴菌病,夏季多發,部位往往是生在股部內側、肛周、臀部等,由於是人體皮表,故一般不會引起組織的炎症反應。

病因,臨床,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多由股癬蔓延至肛門、會陰、臀部所致。夏季多發,冬季少見。

臨床

生在股部內側,常蔓延到肛周、臀部等。皮損為錢幣形紅斑,邊緣清楚,略高出皮面。病灶中央常有自愈傾向,其邊緣周圍有丘疹、水皰、膿皰、結痂、鱗屑等。自覺瘙癢,多在夏季發作,入冬減輕或自愈。
2.花斑
皮損為黃豆大圓形更大的斑片,大小不一,邊緣清楚,有時融合成片,呈灰褐淡褐或深褐色,或輕度色素減退,附有微亮糠皮樣細鱗屑。多發於夏季,入冬自愈。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形態及部位及顯微鏡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臨床中應與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相鑑別:
有明顯苔蘚化,無水皰,黴菌顯微鏡陰性。
2.慢性濕疹
無堤狀隆起的邊緣,境界不清楚,黴菌檢查陰性。

併發症

1.皮膚
寄生在皮膚角蛋白組織致病真菌統稱為皮膚菌。該菌憑其侵犯組織和培養特點不同劃分為以下三屬:
(1)毛菌屬 侵犯皮膚、毛髮和甲。本菌屬已查明有13種可使人類致病。常見有黃癬菌、紅色毛癬菌、斷髮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培養特點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2)孢子菌屬 侵犯毛髮及皮膚,在我國以鐵鏽色小孢子菌、羊毛樣小孢子菌等為多見;這些培養特徵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已報導有8種能引起人類發病。
(3)表皮癬菌屬 侵犯皮膚和甲。本菌屬僅絮狀表皮癬菌一種可使人類致病,其培養所見呈杵狀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上述三屬的皮膚癬菌,感染人體後可引起組織反應而發生紅斑丘疹、水皰、鱗屑、斷髮、脫髮和甲板改變等。按其侵犯部位差別,臨床可分為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甲癬

治療

1.內治法
製毒菌素片和複合維生素B,也可口服克霉唑,曲古黴素。
2.外治法
常用的藥物有10%~20%冰醋酸溶液、複方雷鎖辛擦劑、20%~40%硫酸鈉、5%水楊酸酒精、1%克霉唑霜、汗斑藥、複方苯甲酸軟膏、殺烈癬軟膏、2%雙氯苯咪唑霜、10%十一烯酸藥水、10%噻苯達唑霜、5%月桂酸酒精等。
3.紫外線照射
每日1次,每次20~30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