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外名人·甘迺迪:最富傳奇性的總統

圖說中外名人·甘迺迪:最富傳奇性的總統

《圖說中外名人·甘迺迪:最富傳奇性的總統》沿著甘迺迪人生和思想發展的主要脈絡,為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甘迺迪,描述了最富傳奇性的總統甘迺迪輝煌的一生。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JohnFitzgeraldKennedy),1917年5月29日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愛爾蘭裔金融家約瑟夫·甘迺迪(曾任駐英大使)的次子,曾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後轉到哈佛大學並於哈佛大學畢業。1961年至1963年,就任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說中外名人•甘迺迪:最富傳奇性的總統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頁數:154頁
  • 開本:16
  • 作者:吳定初 黃萍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310096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圖說中外名人·甘迺迪:最富傳奇性的總統》圖文並茂,引人入勝,對引導廣大讀者沿著科學巨匠的足跡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具有重要幫助。

作者簡介

吳定初(1951—),四川樂山人,四川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近30年來,在“教育學”領域先後主持部省級研究課題多項,在商務印書館等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在(USA)SocialScienceResearch,NovaSciencePublishers,(CHINA)FrontiersofEducationinChina以及《教育研究》《教師教育研究》等中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獲得省部級優秀成果獎10餘次,並有多項成果被美國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哥侖比亞大學,丹麥VIAUniversityCollege以及台灣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校圖書館收藏。近年來曾赴德國、法國、奧地利、新加坡等國進行學術考察與交流。吳定初教授始終關注基礎教育特別是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尤其注重青少年基本素質的提升,同時主張強化國際文化和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強調培養“既有中國靈魂又有世界眼光”的新型教師和學生,並多次為丹麥、挪威、捷克、馬來西亞等國同行宣傳中國文化和教育。
黃萍,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澳洲拉籌伯大學雙碩士,長期從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實踐推廣和專題研究工作,關注青少年素質尤其是眼界胸襟的培養,在培養“走出去”人才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

圖書目錄

甘迺迪家族
家族的總統夢
父親約瑟夫
兄弟姐妹們
良好的家教
離家求學
青年時代
漫長的假期
進入哈佛大學
外交官的助手
大戰前夕
《英國為何沉睡》
加入海軍
二戰的洗禮
PT魚雷艇
挺進南太平洋
密碼電報
遭遇“天霧”號
堅持在珊瑚礁
奇蹟般生還
哥哥陣亡
通往白宮之路
步上政治舞台
美麗的女記者
當選參議員
新婚夫婦
《勇敢者的畫像》
競選總統
永遠的火炬
宣誓就職大典
古巴飛彈危機
廢止種族歧視
達拉斯神秘遇刺
甘迺迪年表

序言

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17年5月29日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愛爾蘭裔金融家約瑟夫·甘迺迪(曾任駐英大使)的次子,曾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後轉到哈佛大學並於哈佛大學畢業。1961年至1963年,就任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指揮的魚雷艇被日軍艦艇撞沉,他身受重傷,逃上敵後荒島,後來率領士兵歸隊。二十九歲競選國會眾議員獲勝並連任三屆(1947~1953)。三十五歲時,當選國會參議員。在國會裡,他對內重視社會救濟與平民福利,對外反對共產主義,支持冷戰。對於杜魯門一度打壓蔣介石與中共聯合的政策表示不滿。1953年他進入參議院,正值麥卡錫反共運動盛行之時,大批聯邦公務人員以同情共產黨的罪名遭到清洗,甘迺迪對此並無異議。1956年所著《勇敢者的畫像》~書出版,獲得普利茲獎。他力主擴大援助非洲和新獨立的國家。他的政治觀點逐漸左移,在民主黨內的聲望也逐步提高。1960年1月宣布競選總統,以微弱多數擊敗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森,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也是第一位信奉天主教的總統。在不到三年的總統生涯中,甘迺迪處理了一系列重大危機,如“古巴飛彈危機”“柏林危機”以及與蘇聯簽署了《限制核試驗條約》,相對緩和了美蘇兩國的冷戰緊張對峙。這個條約對後來的影響是深遠的,把人類從無限黑暗的核戰爭的恐怖陰影中解救出來。
甘迺迪任職開始就遇到美國入侵古巴遭受慘敗的事件。1961年6月與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在維也納會談,以強硬態度對待蘇聯要與東德單獨簽訂和約的威脅。1962年10月發現蘇聯在古巴設定飛彈,他下令對古巴施行封鎖,迫使蘇聯撤出飛彈裝置。十個月後,美、蘇、英禁止核試驗條約簽字。他批准了“阿波羅”登月計畫,與蘇聯達成了禁止核試驗的協定。人們第一次感到,冷戰有可能和平地結束。
基於一種理想主義,甘迺迪還派遣和平隊和醫療隊前往第三世界國家,從而增加了美國的外交彈性,在美蘇爭霸中改善了美國的形象,為美國爭取到更有利的世界地位。
甘迺迪在國內政策方面提出了眾多計畫,如改善城市住房條件、發展教育事業、改革稅收制度、修改農業計畫、保護和發展天然資源、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反對種族歧視、給黑人以公平權利等等。但這些計畫在實施過程中大都遭到了來自各方的重重阻礙,尤其是國會。他提出的大量削減所得稅的立法以及擴大人權的立法,卻推遲到他死後才得以通過。在今天,美國人尤其懷念甘迺迪在這方面的執政藝術。
1963年11月22日,他去達拉斯市為爭取連任做準備活動時遇刺身亡。雖然他的生命比較短暫,但他在有生之年卻創造出了最輝煌的成績。同時,甘迺迪奠定了他躋身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總統之列的地位。甘迺迪總統一生的事跡,最恰當不過地揭示了特權階層如何將家族的夢想延伸到國家的最高殿堂,同時也揭示了與特權並存的強大的社會約束和壓力。這也許能夠解釋一個人們疑惑的問題,即為什麼這種家族政治未能腐蝕美國的民主政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