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葉椒草

圓葉椒草

圓葉椒草(Peperomia obtusifolia)直立性植株,高約30 cm。單葉互生,葉橢圓形或倒卵形。葉端鈍圓,葉基漸狹至楔形。葉面光滑有光澤,質厚而硬挺,莖及葉柄均肉質粗圓。葉長5~6 cm,寬4~5 cm,葉柄較短,只有1 cm,但生根容易。節間較短,節間處也極易生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圓葉椒草
  • 二名法:Peperomia obtusifolia
  • :植物界
  • :種子植物門
  • 亞門:被子植物亞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胡椒目
  • :胡椒科
  • :椒草屬
  • :圓葉椒草
  • 分布區域:原產委內瑞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繁殖方法,繁殖,養殖,主要價值,觀賞套用,套用,分布範圍,栽培技術,養護與病蟲害,栽培管理,同屬品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本。株高25cm,冠徑25cm。葉革質,淡綠色。穗狀花序,白色。莖直立性,單葉生有柄,葉倒卵形、全緣,長、寬約3-6公分,葉面光滑濃綠,葉質肥厚。
圓葉椒草(Peperomia obtusifolia),原產委內瑞拉。直立性植株,高約30 cm。單葉互生,葉橢圓形或倒卵形。葉端鈍圓,葉基漸狹至楔形。葉面光滑有光澤,質厚而硬挺,莖及葉柄均肉質粗圓。葉長5~6 cm,寬4~5 cm,葉柄較短,只有1 cm,但生根容易。節間較短,節間處也極易生根。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的環境,稍耐乾旱和半陰,生長適宜的溫度為20~30度,不耐寒,忌陰濕,10度以下會停止生長,5度以下會受凍害。有較強的耐陰能力,生長適溫20 ℃至30℃。生長期每2周至3周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觀葉植物專用肥。栽培中每1年至2年的春季換盆一次。
豆瓣綠在濕度大的環境中生長繁茂,葉色鮮 艷,有生氣。但也有較強的抗旱能力,在北方乾燥的環境中也能生長良好。在室內數日不澆水也不會幹枯。有較強的耐陰能力,在明亮的室內可連續觀賞3~4周時間。10℃以下停止生 長,5℃以下受寒害。

繁殖方法

繁殖

通常用扦插繁殖。扦插通常在春末夏初進行,剪取頂端壯實的枝條約10厘米,帶上3~4枚葉片,扦插後保持濕潤,約三周后就可生根。 葉片扦插可剪取健壯充實的葉片,並帶一部分葉柄,晾一天后,直插或斜插於裝有粗沙或蛭石的花盆中,深度約為葉柄的1/2 至1/3 ,插後保持稍濕潤,也不要蓋玻璃片或塑膠薄膜,否則易腐爛,在20℃至25℃的條件下,2周至3周后傷口部分可產生細小的不定芽和根,5周至6周后不定芽長出土壤表面,將其挖出,連同老葉一齊上盆,即成為新的植株。

養殖

圓葉椒草有較強的耐陰能力,太強的陽光直射對植株的生長很不利。對空氣濕度要求不高,能忍受居室乾燥的環境。對空氣濕度要求不是很高,能在乾燥的居室內正常生長,經常用與室溫相近的水向植株噴灑,可使植株生長繁茂,葉色油綠光亮,更具生機。
圓葉椒草圓葉椒草
圓葉椒草生長適溫20 ℃至30℃,在此條件下保持盆土濕潤而不積水,注意澆水寧少勿多,以免因土壤積水引起根部腐爛。春、夏、秋三季要適當遮光,太強的光線對植株生長不利,有時強烈的直攝陽光還會灼傷葉片,而光線過弱,又會使葉片顏色變淡,失去那種碧綠光亮的色彩。
圓葉椒草生長期每2周至3周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觀葉植物專用肥。冬季要儘量多接受陽光的照射,停止施肥,嚴格控制澆水,維持10℃以上的室溫。
圓葉椒草栽培中每1年至2年的春季換盆一次,盆土要求疏鬆透氣,含有豐富的腐殖質,排水性良好。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腐熟的馬糞或牛糞加少量的珍珠岩或粗沙、蛭石混勻後配製,並用大而淺的花盆栽種,以利排水。

主要價值

觀賞套用

品種繁多,植株玲瓏可愛,葉形奇特,葉色或碧綠如翠,或斑駁多彩,花朵雖不艷麗,卻也清新宜人,且能長期在室外的條件下正常生長,是一種非常適合案頭陳列觀賞小型觀葉植物。
水培養護要點 :
1:冬季注意保暖
2:宜斜射光,否則花葉品種會失去斑紋。

套用

葉型變化繁多盆栽觀賞價值,因其葉子厚寬硬挺,有助於室內空氣之淨化,同時其濃綠的葉色亦對於閱讀過久的眼睛具緩解之效。
校園內有栽培作觀賞植物。種植位置:辦公室內

分布範圍

產於中南美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栽培技術

養護與病蟲害

斧葉椒草 因葉形似斧而得名,為肉質小灌木,株高10厘米。葉肉質,在分枝頂端呈輪生狀,葉長5厘米至6厘米,寬1.7厘米,先端尖,基部棒槌形,一側圓弧形突出,一側平直,圓弧形的一側薄且透明,平直的一側較厚。花序很長,小花黃綠色。
圓葉椒草圓葉椒草
紅背椒草 又名雪椒草、赤背椒草,為斧葉椒草椒草的相似種。植株矮小,易分枝,直立生長,高5厘米至8厘米,肉質莖暗紅色。葉片肥厚多肉,對生或輪生,具細短柄,葉片橢圓形,兩側向上翻,使葉面中間形成一淺溝,背面有龍骨狀突起,葉面暗綠色,有光亮,稍呈透明狀,葉背則為暗紅色。穗狀花序,小花綠色,春夏季節開放。
塔椒草 因植株形似寶塔而得名,為椒草屬中的多肉質植物,也是椒草屬中最小的一個品種。株高約5厘米,直立生長,易叢生,肉質葉輪生,排列緊湊,葉片綠色,正面心形,稍透明,背面圓凸,顏色稍淺。
以上幾種椒草原產南美洲的熱帶地區,宜溫暖乾燥的半陰環境,耐乾旱,不耐寒,忌烈日暴曬和過分蔭蔽,在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處生長良好。生長適溫18℃至28℃,生長期保持盆土稍偏乾,以免因土壤過濕引起根部腐爛。對空氣濕度要求不高,能在乾燥的居室內正常生長。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複合肥。夏季高溫時將植株移至通風涼爽處養護,避免強光直射和悶熱潮濕,也不要長期雨淋,並節制澆水,停止施肥。冬季要求有充足的陽光,保持盆土適度乾燥, 10℃左右可安全越冬。每1年至2年的春季換盆一次,盆土宜用含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繁殖可在生長季節剪取健壯充實的莖在沙土或蛭石中進行扦插,插後保持盆土稍濕潤,很容易生根成活。

栽培管理

一、春季栽植,家庭養護以盆栽為宜。南方可以地栽,北方宜盆栽室內越冬。盆栽採用疏鬆、透氣的腐殖土、泥炭土,加1/3珍珠岩或1/4河沙及少量基肥配成的培養土。每2 -3年換盆1次,春季換盆。換盆前應對盆和土壤消毒,以免感病。新栽上盆植株應放蔽蔭處,澆透水,待恢復生長後,進行正常管理。
二、溫度與光照,溫室栽培。怕陽光直射,春、夏、秋三季均應遮蔭或放在疏蔭處,需遮去50%的陽光。冬季應搬進溫室,放向陽處,溫度保持10℃以上仍可繼續生長,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低於5℃會遭受凍害。超過30℃或低於15℃時生長緩慢。生長適宜溫度4-9月為16- 24℃,9月至翌年3月為13 -18℃。
三、澆水與施肥,生長期每月施2-3次稀薄液肥。花葉品種要減少氮肥的施用量,這樣可使葉片上的斑紋更明顯。在濕度大的環境中生長茂盛,葉色鮮艷,有生氣。有較強的抗旱能力,在北方乾燥的環境中也能生長良好。盛夏高溫高濕,植株基部葉易變黑腐爛,應遮蔭噴水降溫。冬季盆土要稍乾,少澆水,置於陽光充足處。

同屬品種

花葉椒草 也稱斑葉椒草,為圓葉椒草的栽培變種。植株直立生長,短莖紅褐至綠褐色,肉質。葉寬卵形,質厚,長5厘米至12厘米,寬3厘米至5厘米,綠色,有黃白色斑紋,邊緣猶為明顯。
圓葉椒草圓葉椒草
紅沿椒草 也稱沿邊豆瓣綠、紅邊豆瓣綠,也為圓葉豆瓣綠的變種。植株直立生長,有肉質短莖,葉片革質,寬卵形,葉色深綠,有光澤,具短柄,莖、葉柄、葉緣以及部分中脈均為美麗的深紅色,穗狀花序淺黃色。
西瓜皮椒草 又稱西瓜皮豆瓣綠、西瓜皮、銀白斑椒草。植株無莖或具短莖,葉近基生,具紅色長柄,葉片著生密集,盾形或倒卵形,厚實而光滑,半革質,葉面濃綠色,具半月形的銀白色條紋。穗狀花序,細小的花朵白色。
皺葉椒草 又名皺葉豆瓣綠。植株無莖或莖極短,葉片呈小型叢生狀,具紅褐色或紅、粉紅色長柄,葉片心形,長3厘米至4厘米,深綠至墨綠色,葉面有皺褶,整個葉面呈波浪狀起伏,皺褶的基部幾乎呈黑色。穗狀花序白色或淡綠色,長短不等,春末至初秋開放。本種另有小葉品種,其葉片較小;花葉變種,新葉有黃白色斑點或斑紋。
灰綠椒草 又名銀葉椒草、銀葉豆瓣綠。葉片近似圓形,長約6 厘米,葉色銀綠或灰綠,葉脈凹陷,葉面有皺紋,葉緣呈輕微的波浪形,葉柄紅色或紅白相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