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大典

國慶大典

國慶大典是為慶祝國慶而舉行的大型活動,主要形式就是大閱兵。

國慶大閱兵是展現一個國家武裝力量建設成就,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國慶大閱兵包括兩部分,一是閱兵式,即閱兵者從受閱部隊佇列前通過,進行檢閱;二是分列式,即受閱部佇列隊從檢閱台前通過,接受閱兵者的檢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根據全國政協決定,把大閱兵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從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至二零零三年建國五十四周年,共舉行了十三次國慶大閱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建國十周年,共舉行了十一次大國慶閱兵。此後,連續二十四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直到一九八四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央決定恢複閱兵,並於一九八四年國慶三十五周年時舉行大型的國慶大閱兵。

目前我國共舉行過15次國慶大閱兵,開國大典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大閱兵,上世紀最後一次大閱兵是1999年我國50年國慶時的大閱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慶大典
  • 形式:閱兵
  • 已舉辦次數:15次
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二年,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四年,一九五五年,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一九八四年,一九九九年,二零零九年,國慶節來歷,

一九四九年

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閱兵,受閱部隊以海軍兩大排為前導;接著是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騎兵師,共一萬六千四百人,由東向西行進。空軍十七架飛機從天安門上空飛行受閱,其中有四架是攜彈飛行。
一九五零年第二次國慶大閱兵,朱德總司令在閱兵式上發布命令,就韓戰爆發、台灣的局勢,要求人民解放軍做好戰鬥準備。此次閱兵最壯觀的景象是騎兵部隊的一千九百匹白馬以六路縱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國慶大典國慶大典

一九五一年

一九五一年第三次國慶閱兵,受閱部隊最前列的方隊是正在軍事學院受訓的身經百戰、功勳卓著的高級軍官。本次閱兵還首次出現民兵大隊。

一九五二年

一九五二年第四次國慶閱兵,公安部隊首次參閱。本次閱兵民兵大隊的成員來自漢族和多個少數民族,他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民族服裝,手裡拿著新式的武器。還有乘坐一百六十輛機車的摩托化步兵方陣

一九五三年

一九五三年第五次國慶閱兵,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出現在天安門觀禮台上。火箭炮兵方隊第一次出現在受閱隊伍中。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四年第六次國慶閱兵,出現了傘兵部隊的方隊,但並沒有跳傘。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則是最後一次接受檢閱。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五年第七次國慶閱兵,為解放軍實行軍銜制的第一次閱兵,部隊官兵穿著新制式軍服,佩戴軍銜、領章,軍容煥然一新。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六年第八次國慶閱兵,是十三次國慶閱兵中唯一一次在大雨中進行的。應邀參加中共八大的五十多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代表參加了觀禮。閱兵部隊乘坐的汽車是第一批出廠的國產解放牌汽車。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七年第九次國慶閱兵,國產噴氣式轟炸機、殲擊機第一次接受檢閱。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八年第十次國慶閱兵,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軍在開國後創建的軍事學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軍海軍等軍事學校的將校學員們。

一九五九年

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次國慶閱兵,參加典禮的各界民眾是前十一次國慶閱兵中人數最多的一次,達七十萬人。受閱部隊的裝備中最新式的自動步槍、大炮、坦克、高速噴氣殲擊機,都由我國自行製造。

一九八四年

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次國慶閱兵,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裝備最新、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閱兵。受閱部隊的武器裝備全部是國產現代化兵器,壓軸的海軍飛彈部隊方隊、空軍地空飛彈部隊方隊和戰略飛彈部隊方隊尤為引人注目。其中戰略飛彈部隊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

一九九九年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第十三次國慶閱兵。參閱軍種全,兵種多。這次參閱的陸、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裝,代表了我國武裝力量構成的所有成分。這次國慶大閱兵規模宏大,場面壯觀。參閱部隊都是精銳之師,這樣的規模和陣容,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二零零九年

二零零九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按照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的慣例,國慶將會舉行60周年大閱兵。而60周年正是中國傳統上的一甲子,此次閱兵,將會是建國以來14次閱兵最為盛大的一次
.

國慶節來歷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裡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開國大典開國大典
那么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