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視角出發,針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運用系統論有關原理,分析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這一系統的複雜性,建立了基於複雜性理論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模型。通過建立和諧性預測模型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做了初步的預測,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對策和政策框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191頁
  • 開本:16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 作者:龍天煒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2217922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可供從事農業科技園區研究、管理等領域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農業及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圖書目錄

1引言
1.1背景與意義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1.3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2相關概念、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2.1企業能力理論
2.2企業能力的理論分支與演進
2.3技術創新能力理論
2.4區域技術創新與技術生態系統
2.5產業結構理論與區域經濟理論研究
2.6企業組織與學習能力理論
2.7資本能力
2.8政策與制度支撐能力的理論
2.9循環經濟理論
2.10相關技術方法
2.11本章小結
3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研究
3.1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內涵
3.2提升農業科技園區企業發展能力建設的主要驅動因素分析
3.3本章小結
4科技政策與體制支撐能力的研究
4.1農業科技園區政策與制度支撐能力分析
4.2國外農業科技發展政策分析
4.3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現狀分析
4.4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體制研究
4.5本章小結
5基於複雜性理論對農業科技園區研究的再認識
5.1複雜系統理論研究的現狀
5.2基於複雜性理論對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再認識
5.3基於複雜性理論對提升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模式研究
5.4本章小結
6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和諧性發展理論研究
6.1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評價意義
6.2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評價模型的建立
6.3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實證研究
6.4本章小結
7國內外科技園區政策比較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7.1國外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科技園區的優惠政策分析
7.2國外高科技園區的主要優惠政策
7.3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分析
7.4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優惠政策分析
7.5農業科技園發展面臨的困難及存在的問題
8促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對策研究
8.1影響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8.2促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管理體制的對策
8.3促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政策框架設計與建議
8.4本章小結
9結論與展望
9.1本研究的主要結論
9.2本書主要創新點
9.3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附錄部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調研分析摘要
附錄1北京昌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2天津津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3山西太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4內蒙古赤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5遼寧阜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6上海浦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7江蘇常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8安徽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9福建漳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10江西南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11山東壽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12河南許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13湖北武漢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14湖南望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15廣東廣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16海南儋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17廣西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18重慶渝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19貴州貴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20雲南紅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21陝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22甘肅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23寧夏吳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24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25大連金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26寧波慈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附錄27深圳寶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運用因素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建立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評價體系和發展能力預測模型;對36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建設進行了客觀的評價;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對策和政策框架。

目錄

引言1
11背景與意義1
12國內外研究現狀4
13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17
相關概念、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20
21企業能力理論20
22企業能力的理論分支與演進20
23技術創新能力理論23
24區域技術創新與技術生態系統26
25產業結構理論與區域經濟理論研究36
26企業組織與學習能力理論58
27資本能力60
28政策與制度支撐能力的理論63
29循環經濟理論65
210相關技術方法77
211本章小結81
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研究82
31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內涵82
32提升農業科技園區企業發展能力建設的主要驅動因素分析84
33本章小結88
科技政策與體制支撐能力的研究89
41農業科技園區政策與制度支撐能力分析89
42國外農業科技發展政策分析90
43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現狀分析945
44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體制研究98
45本章小結102基於複雜性理論對農業科技園區研究的再認識103
51複雜系統理論研究的現狀103
52基於複雜性理論對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再認識106
53基於複雜性理論對提升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模式研究111
54本章小結113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和諧性發展理論研究114
61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評價意義114
62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評價模型的建立114
63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實證研究130
64本章小結139
國內外科技園區政策比較與存在的主要問題141
71國外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科技園區的優惠政策分析141
72國外高科技園區的主要優惠政策143
73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分析146
74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優惠政策分析149
75農業科技園發展面臨的困難及存在的問題151
促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對策研究153
81影響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153
82促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管理體制的對策155
83促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政策框架設計與建議156
84本章小結160
結論與展望161
91本研究的主要結論161
92本書主要創新點162
93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162
附錄部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調研分析摘要164
附錄1北京昌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64
附錄2天津津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66
附錄3山西太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67
附錄4內蒙古赤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67
附錄5遼寧阜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68
附錄6上海浦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69
附錄7江蘇常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70
附錄8安徽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71
附錄9福建漳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71
附錄10江西南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72
附錄11山東壽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73
附錄12河南許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74
附錄13湖北武漢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75
附錄14湖南望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76
附錄15廣東廣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77
附錄16海南儋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78
附錄17廣西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79
附錄18重慶渝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79
附錄19貴州貴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81
附錄20雲南紅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81
附錄21陝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82
附錄22甘肅定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83
附錄23寧夏吳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83
附錄24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84
附錄25大連金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85
附錄26寧波慈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86
附錄27深圳寶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86
參考文獻188

序言

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農業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糧食供求由不足向實現基本自給、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然而,由於產業結構不合理,整體效益低下,國際競爭力弱等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整體推進的瓶頸問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作為一種面向廣大農村開展農業科技開發與成果轉化新的產業化模式應運而生,並逐漸成為解決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與農業生產相脫節等問題的一種新的途徑,為全面解決三農問題、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作為一種農業科技發展的創新模式也越來越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本書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目前存在的問題開展了分析,基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分為企業發展能力和政策與制度支撐能力兩個方面的概念,並從這兩個方面重點剖析了影響其能力建設的主要因素,對其進行了系統分析;通過研究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現狀,將複雜性等相關理論引入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研究中,提出了基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複雜性的經濟系統的概念,從開放系統、非線性和遠離平衡態三個方面,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耗散結構的形成條件做了系統的分析,建立了基於複雜性理論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模型。通過建立和諧性預測模型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做出了初步的預測;最後,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對策和政策框架。本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通過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理論研究和現狀分析,結合國家對農業科技園區確立的任務和使命,提出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概念,並對其概念做了翔實的闡述與說明;研究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內涵,從企業發展能力和政策與制度支撐能力兩個方面開展了深入的研究,重點分析比較了國外已開發國家農業科技政策的特點與發展方向,提出了我國農業科技園區科技與產業發展政策的目標與方向。
(2)在分析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基礎上,運用系統論、複雜性理論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進行了系統分析;根據複雜性理論,提出了把農業科技園區看作是一個“複雜適應系統”,提出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要達到有序,必須具備如下的條件:開放性是前提;其次,系統要處於遠離個衡的狀態,只有系統在良好的制度約束下,各個業務單元才能發揮其創新能力,在系統內產生非線性的力,使系統遠離平衡態。在此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熵變ΔE(S)的技術判別方法與模型,分析了熵變ΔE(S)在不同狀態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系統結構的狀態與特徵。建立了基於複雜性理論提升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進化模式。
(3)通過分析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構成的關鍵要素分析,根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建設的目標和意義,提出了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綜合評價方法。建立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了發展和諧性預測模型。
(4)明確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與定位和約束條件,提出了各級政府及社會組織機構的職責與義務,扶持重點。構建了提升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能力的政策整體框架(圖)。並針對社會化服務政策、財政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環境保護與就業保障政策、產業發展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從研究立項到出版印刷,得到了各方面大力支持。首先有幸得到了科技部軟科學立項支持,其次本研究成果獲得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和中國農業大學有關領導及專家的高度評價。在感念之餘,深知農業科技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究的複雜性,本研究僅是做了粗淺的嘗試,難免存在欠妥甚至謬誤,敬請廣大讀者指正。


龍天煒2013年5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