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2016年工作要點

2016年2月1日,國家林業局以林辦發〔2016〕1號印發《國家林業局2016年工作要點》。該《要點》主要內容是:全面深化林業改革,著力推進國土綠化,加大資源保護力度,做好災害防控工作,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增強科技支撐能力,提升依法治林水平,強化林業基礎保障,抓好林業宣傳工作,擴大對外開放合作,加強機構隊伍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林業局2016年工作要點
  • 印發機關國家林業局
  • 文號:林辦發〔2016〕1號
  • 印發時間:2016年2月1日
通知,工作要點,

通知

國家林業局關於印發《國家林業局2016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林辦發〔2016〕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內蒙古、吉林、龍江、大興安嶺、長白山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各計畫單列市林業局,國家林業局各司局、各直屬單位:
現將《國家林業局2016年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確保全面完成2016年各項工作任務。
國家林業局
2016年2月1日

工作要點

國家林業局2016年工作要點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以維護森林生態安全為主攻方向,以增綠增質增效為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創新,加強資源保護,加快國土綠化,增進綠色惠民,強化基礎保障,擴大開放合作,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全年計畫完成造林1億畝、森林撫育1.2億畝,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6.3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1500億美元。
一、全面深化林業改革。一是加快推進國有林區改革。認真細化落實省級改革實施方案,抓好改革試點工作,理順森林資源管理監督職能。按照“卸包袱、保生存、求發展”的要求,剝離企業承擔的社會職能,化解森工企業金融機構債務,推進全面停伐後的產業轉型,妥善分流安置企業職工,確保職工基本生活有保障、林區社會和諧穩定。二是全面實施國有林場改革。認真落實省級改革實施方案,編制國有林場森林資源保護培育專項規劃,制定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監管辦法,協調落實基礎設施建設等支持政策。三是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出台完善集體林權制度的意見,進一步放活經營權。積極培育家庭林場、股份合作林場、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健全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同時,積極參與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認真落實中央確定的各項涉林改革任務,制定《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配套檔案,出台《加強野生動植物類型國家公園建設指導意見》。
二、著力推進國土綠化。一是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提高營造林中央投資補助標準,實施好《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2011—2020年)》和營造林生產3年滾動計畫,推進義務植樹和部門綠化,加快培育珍貴樹種和能源林、碳匯林。全年計畫完成造林任務1億畝,其中,人工造林4300萬畝,封山育林2500萬畝,退化林分修復2700萬畝,飛播造林200萬畝,人工更新300萬畝。二是抓好重點生態修復工程。擴大退耕還林規模,抓好退耕還林任務落實。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屏障和百萬畝防護林基地建設。加快建設京津冀地區成片森林帶。加強長江流域等防護林體系建設和岩溶地區石漠化治理。出台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推動實施一批重大貸款項目。三是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搞好城市內綠化,使城市適宜綠化的地方都綠起來。搞好城市周邊綠化,充分利用不適宜耕作的土地開展綠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綠化,擴大城市之間的生態空間。四是著力提高森林質量。堅持數量和質量並重、質量優先,堅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並舉,封飛造、喬灌草結合,宜封則封、宜造則造,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出台《全國森林經營規劃(2016-2050年)》,制定省級、縣級森林經營規劃編制指南。抓好森林經營樣板基地、示範林場、履約示範單位試點建設,加強森林撫育質量監管。編制重點國有林區中長期森林可持續經營方案,適當增加森林撫育任務。全國計畫完成森林撫育1.2億畝。五是培育良種壯苗。認真落實新修訂的種子法,出台保障性苗圃建設指導意見,開展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考核評選工作,建設國家種質資源保存庫,加強林木種苗質量管理。
三、加大資源保護力度。一是著力建設國家公園,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整合設立國家公園,建設一批野生動植物類型國家公園,更好保護珍稀瀕危動物。加強野生動植物類型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推動建立國家公園行業標準規範。二是加強森林資源管理。抓好林地年度變更調查,加強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審核審批,嚴厲打擊毀林開墾、非法占用林地等行為。分解落實“十三五”年森林採伐限額。修訂國家公益林管理辦法,提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改進森林資源清查工作,最佳化監測體系,實現年度出數。三是全面保護天然林。擴大天然林保護範圍,全面停止國有林場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完善天然林保護政策,提高補助標準,鞏固停伐成果。加強後備資源培育,恢復天然林生態功能。啟動古樹名木普查試點,嚴禁移植天然大樹。四是全面保護濕地。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退耕還濕試點,新指定一批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一批國家濕地公園,嚴厲打擊破壞濕地行為。制定《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和《濕地產權確權試點方案》。五是全面保護野生動植物。對東北虎、東北豹和亞洲象等瀕危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進行綜合保護,完善極度瀕危野生動物拯救保護實施方案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抓好第二次全國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實施新一輪大熊貓保護工程,籌建北京、上海、廣東大熊貓保護研究基地等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和基因庫。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行為。六是加強荒漠植被保護。強化防沙治沙政府目標責任考核,抓好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補貼試點和國家沙漠公園建設,探索建立荒漠生態補償制度和防沙治沙獎勵補助機制。
四、做好災害防控工作。一是狠抓森林防火。落實森林防火地方行政首長責任制,編制實施森林防火二期規劃,加強森林消防和航空消防隊伍建設。引進適應高海拔地區飛行的直升機,開展無人機裝備試點,加快配備以水滅火裝備,嚴防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做好中俄、中蒙等邊境防火隔離帶建設和森林火災預防。二是強化有害生物防治。嚴格執行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和災害責任追究認定標準,加強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等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全面落實2015—2017年防治目標責任,強化重點地區、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督導,確保有害不成災。三是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推進疫源疫病主動預警,開展監測防控標準站建設,強化野外監測,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疫情,第一現場控制疫情。四是妥善處置沙塵暴災害。加強沙塵暴高發期監測和應急處置工作,及時發布相關預警信息。
五、加快發展綠色產業。一是加強產業巨觀指導。理順管理機制,編制林業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林業產業建設工程,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竹纏繞新技術新材料、森林生物質能源、森林生物製藥、森林新資源開發利用、森林休閒康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認真落實《關於整合和統籌資金支持貧困地區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發展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竹藤花卉等綠色富民產業,增加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增收。三是完善林產品市場機制。大力發展林產品電子商務,規範林權交易市場,推進森林碳匯交易。推進森林認證,開展木材合法性認定,加強森林生態標誌產品品牌體系建設。建立重點林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完善林業產業投融資政策,推動建立林業特色貸款模式。
六、增強科技支撐能力。一是加強林業科技創新。實施林業科技創新驅動戰略,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最佳化科技資源配置,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啟動“十三五”林業科技創新工程,爭取在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啟動新一輪森林生態服務價值核算。二是搭建科技創新平台。組建協同創新團隊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完善林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生態定位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質檢中心、科研實驗基地等平台建設。三是強化科技成果推廣套用。出台加強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的指導意見,健全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實施百項重大科技成果推廣計畫,推進林業科技特派員科技創業行動。四是完善林業標準和質量監管體系。健全林業標準化技術機構,開展林產品質量提升行動,抓好林業專利產業化試點。加強植物新品種和林業智慧財產權保護。
七、提升依法治林水平。一是完善林業法律法規體系。修改完善《森林法》並報國務院審查,爭取全國人大審議通過《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草案,配合國務院法制辦做好《濕地保護條例》審查工作。推動制修訂《天然林保護條例》、《國有林場條例》和《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出台全面推進林業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二是提升林業執法水平。加強執法人員培訓,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實現公正文明執法。推進林業綜合行政執法,提高執法效率和規範化水平。適應行政訴訟由審查制改為登記制的變化,認真做好行政複議和訴訟應訴工作。會同公安部出台深化森林公安改革的指導意見,理順管理體制,強化執法能力,完善警務保障。三是規範改進行政審批行為。繼續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建立國家林業局網上行政審批平台,實現行政審批一個視窗受理和網上審批。
八、強化林業基礎保障。一是改善林區基礎設施。推進林業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加快森林防火應急道路、飲水、供電、管護站點建設,改善林區生產生活條件。二是提升林業裝備水平。推動現代裝備在生態保護與修復上的套用,配備一批適應林區特點的陸、水、空巡護交通運輸工具。推進林業衛星等重點項目建設,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預警評估體系。三是推進“網際網路+”林業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林業深度融合,構建國有林場林區資源資產動態監管系統。建設林業大數據中心,強化林業信息公共服務。推進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提升林業行政效能。
九、抓好林業宣傳工作。一是突出宣傳重點。圍繞國有林場林區改革、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濕地保護等工作,及時解讀重大林業政策,為林業改革發展營造良好氛圍。二是創新宣傳方式。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和微博、微信的特點和優勢,不斷擴大林業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主動回應負面輿情和熱點問題。三是打造宣傳品牌。深入開展關注森林活動,命名一批森林城市。認真組織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體驗活動,繼續抓好植樹節、濕地日等主題宣傳。四是繁榮生態文化。出台《中國生態文化發展綱要》,開展生態文化主題創作活動,發掘林業先進典型,弘揚生態文明主旋律,增強全社會生態保護意識。
十、擴大對外開放合作。一是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出席CITES第17屆締約方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一帶一路”建設林業合作,推動召開首屆中國—中東歐林業合作機制會議,共同舉辦首屆大中亞地區林業部長級會議。做好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下林業對口磋商,加強與非洲在野生動植物保護、荒漠化防治、竹資源產業開發等方面的合作。二是妥善應對熱點敏感問題。嚴厲打擊老虎、象牙、犀牛角等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和木材非法採伐等犯罪活動,逐步停止國內象牙商業性利用。三是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認真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分工方案,完成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碳匯計量監測,抓好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下林業適應氣候變化合作試點,提出2020年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方案。四是拓展對外合作平台。支持國際竹藤組織發展,落實中美共建中國園項目,推進亞太森林組織積極參與APEC、亞歐會議等高層合作機制。辦好2016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第十屆世界濕地大會,做好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籌備工作。
十一、加強機構隊伍建設。一是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深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鞏固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重點抓好中央巡視意見整改落實。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開展“兩個責任”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加大違紀違法案件查辦力度,促進黨員幹部廉潔從政、依法從政。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全國林業人才發展規劃和教育培訓規劃,開展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和第三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省部級人選選拔。完善幹部選拔任用和監督管理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環節和崗位的監督檢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認真貫徹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和幹部教育培訓條例。三是穩定基層林業機構隊伍。加強森林公安、林業工作站、林木種苗站、基層推廣站、木材檢查站建設,穩定機構隊伍,最佳化站所布局,強化職能作用,加強人員培訓,不斷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務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