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中文版

國家地理中文版

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亦簡稱為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誌,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創辦的九個月後即開始發行。現在國家地理雜誌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誌,其封面上的亮黃色框線以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誌的註冊商標。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家地理中文版
  • 出版時間:1888年創辦
  • 主要欄目:報導篇章、讀者論壇
  • 中文繁體字版:2001年起在台灣出版
雜誌簡介,成立歷史,相關信息,

雜誌簡介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繁體版每年發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雜誌的內容為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圖片之質量標準也為人們所稱道。
主要欄目:
報導篇章、讀者論壇、國家地理中文網、地球萬象、寰宇地理志、探訪第一線/攝影筆記、探險DIY、原來如此、總編輯的話、探訪第一線、遺珠無憾、顧影重溫

成立歷史

已有百年多歷史的《國家地理雜誌》將於2001年起在台灣出版中文繁體字版,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宣布授權台灣《大地地理雜誌》,於2001年1月出版《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繁體字版,這是該雜誌在海外的第16個版本,該授權還包括長達10年的授權期、保留10%本土內容的製作篇幅等內容。
美《國家地理雜誌》使用大量攝影、插圖和地圖編輯手法,為全世界的知識探險出版樹立典範。但多年來它一直只有英文版本,直到四年前,該刊改變經營策略後,才陸續授權出版不同語言的各種文版。目前,亞洲有日文版、韓文版。該雜誌的英文版期發行量為850萬份,今年秋季還將有瑞典、丹麥、挪威、荷蘭等文版問世。

相關信息

國家地理學會成立於1888年,是全球最大的非營利科學教育機構。一百多年來,秉持「喚起世人關懷地球」的宗旨,在一千多萬會員的支持下,贊助了9000件以上的研究計畫-羅伯 巴拉德 (Robert Ballard) 的鐵達尼號沉船尋獲;珍 古德(Jane Goodall) 的黑猩猩行為研究;理察 亞當斯 (Richard Adams) 對瑪雅部落的考古學研究…。 國家地理學會將考古、動植物、生命科學及世界每一哥角落的變化,以雜誌、圖書、地圖、電視及各種媒體鮮活呈現給世人。
《國家地理》雜誌是國家地理學會所發行的學會會刊,自創刊以來,一直以精彩絕倫的攝影,嚴謹真實的文字,精密準確的地圖與生動的插圖,將國家地理學會的第一手發現,送到全球讀者手中。現在,你訂閱雜誌所支付款項的一部分,將實際贊助全球各地所進行的探索計畫。我們相信你的加入,將有助於世人了解宇宙、探測深海及尋找改善地球現狀的新方法,而你也將因為加入此一特殊的全球性團體而得到許多快樂。
《國家地理》簡體中文版
作為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執行副總裁,發行簡體中文版的《國家地理》雜誌,是特里·阿達姆森先生加入學會6年來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這已是他第九次來北京了,而這一次的中國之行更令他興奮與期待。三年前,雜誌的簽約攝影師麥克·山下在地理學會的資助下,開始重訪700多年前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路,沿途拍攝下四萬多幅照片,為這次的影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根據馬可·波羅的自述,他在700多年前來到中國,並在中國生活了17年之久,還在忽必烈的宮廷里做過官,這一切使他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個描述中國的人。”然而700年來人們也沒有停止過對馬可·波羅是否遊歷中國的質疑,於是受學會與雜誌之託,攝影師麥克·山下帶著四部相機和一本馬可·波羅的遊記從威尼斯出發了。2001年,《國家地理》雜誌分三期連續刊登了他所拍攝的照片,這對雜誌來說是史無前例的,麥克·山下也由此獲得了雜誌的最佳故事獎和最佳攝影獎。
“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與700年前馬可·波羅所做的相差不多。”阿達姆森先生的雙眼裡充滿了自豪,因此他認為,“我們在北京舉辦這個以馬可·波羅在中國曆險為題材的攝影展當然再合適不過了。”
展覽的另一部分內容還展示了《國家地理》雜誌自創辦以來的115幅經典之作,它已經整整走過了115年的歷史了。“1888年,33人在華盛頓的宇宙俱樂部聚會,成立了一個以‘增進和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的學會———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不久學會創辦了自己的會刊,這就是今天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阿達姆森先生介紹,今天的國家地理學會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非贏利性的教育與科學機構,它沒有所謂的股東,通過經營獲得的收益也並不是作為利潤分發,而是用於雜誌、書籍或頻道中科普內容的製作。除此以外他們還將一部分資金送給科研人員從事科學研究。
出版簡體中文版的《國家地理》,是他最大的願望
阿達姆森先生在學會中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負責學會的國際業務。他和他的同仁們都認同一個觀點:《國家地理》的宗旨是在大眾當中傳播科普知識,因此他們的讀者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說英語的人。這也是過去的6年中學會將雜誌從惟一的英語版本擴展到26種語言文字的原因。
“我們認為我們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科普教育,幫助世界各國的人們增進彼此間的了解。”據他介紹,現在《國家地理》的月銷售量在一千萬冊左右,讀者則有五千萬人。來北京之前,他剛剛參加了在克羅地亞舉行的克羅地亞版《國家地理》雜誌的首發儀式,克羅地亞總統也到場祝賀。
出版簡體中文版的《國家地理》雜誌,可以說是阿達姆森先生上任以來最大的一個願望,在他看來《國家地理》雜誌與中國的淵源歷史久遠。他打開一本資料冊說:“我們每期雜誌只有5個專題內容,但在過去的100多年裡,有關中國的報導就多達254篇。”
在1897年一篇講述歐亞鐵路的文章里,中國東北第一次出現在《國家地理》雜誌中,而最近的一次則是本月關於滇緬公路的報導。阿達姆森先生翻閱學會的歷史時還注意到,雜誌於1910年11月刊登的第一幅彩色照片就是在中國拍攝的。這些圖片和文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方方面面。
目前,國家地理學會已經在中國出版了簡體中文版的《國家地理旅行家》雜誌,其中的內容大都是關於中國的,他們試圖建立起一個網路,讓更多的中國編輯和攝影師參與進來。對於學會開辦的另兩本雜誌《國家地理探險家》與《國家地理兒童》,阿達姆森先生盼望能早日在中國面世,而百年老牌雜誌《國家地理》卻依然處在商談之中。
“我們堅持的一個原則是,我們希望讀者在拿到任何一個版本的《國家地理》時都能夠放心,無論從紙張、印刷和內容上都與在其他國家買到的是一樣的,26種版本要保持一個一致性。如果在某一個國家有特殊處理的話,這不符合雜誌的一貫做法。”阿達姆森先生認為中國對雜誌中80%的全球統一內容有所異議,是造成簡體中文版不能出版的一部分原因,另外在當地尋找到一個好的合作夥伴也相當重要,需要謹慎行事。因為當地的編輯團隊除了製作其餘20%的本地內容之外,還要參與到整個雜誌的編輯工作當中。同一主題的圖片或文字,在針對不同的國家,雜誌也會徵求當地編輯的感受,以便做出必要的調整。
阿達姆森先生笑著說,他還無法描述簡體中文版《國家地理》的工作狀況會是什麼樣,但他可以肯定簡體中文版與其他26種文字的版本一樣,也將有中國自己的編輯團隊,內地讀者與俄羅斯、德國或其他國家的讀者所讀到的內容相差無幾。“現在正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我們很想把發生在中國的故事告訴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