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紇州府

回紇州府,唐代前期在回紇地區建立的羈縻州、羈縻都督府簡稱。貞觀二十年(646),唐以回紇首領吐迷度率諸部破薛延陀多彌可汗,奄有其地,遣使入貢,納其歸附。次年,詔以回紇為瀚海府(今蒙古朱爾馬台河畔)、仆骨為金微府(一作金徽府,位於漠北原車臣汗部)、多覽葛為燕然府(今蒙古烏蘭巴託附近)、拔野古為幽陵府(今內蒙古貝爾湖一帶)、同羅為龜林府(今蒙古通格勒河流域。《新唐書·地理七》稱其為貞觀二年置,誤)、思結為盧山府(位於今漠北科布多西南)、渾部為皋蘭州(一說在漠北南部,一說在河西走廊涼州邊外)、斛薛為高闕州、奚結為雞鹿州、阿跌為雞田州、契苾為榆溪州(今甘肅河西走廊原甘、涼一帶)、思結別部為林州、白霫為闐顏州(今內蒙古貝爾湖東、大興安嶺西),共6府7州。各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給予符信,隸燕然都護府管轄。嗣以回紇討突厥功,準其首領及征戰有功者徙居甘、涼地區。因移居者不斷增多,後又將原有所置6府7州,擴充為9府18州,分隸於安北都護府和靈州、夏州2都督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