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體生物

四體生物,在真核生物的體內,染色體是遺傳物質DNA的載體。當染色體...加1對同源染色體的生物體稱為四體(2n+2)。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四體生物
  • :動物界
簡介,簡述,

簡介


染色體染色體

簡述

非整倍性變異。生物體的2n染色體數增或減一個以至幾個染色體或染色體臂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生物體稱非整倍體。其中涉及完整染色體的非整倍體稱初級非整倍體;涉及染色體臂的非整倍體稱次級非整倍體。在初級非整倍體中,丟失1對同源染色體的生物體,稱為缺體(2n-2);丟失同源染色體對中1條染色體的生物體稱為單體(2n-1);增加同源染色體對中1條染色體的生物體稱為三體(2n+1);增加1對同源染色體的生物體稱為四體(2n+2)。在次級非整倍體中,丟失了1個臂的染色體稱為端體。某生物體如果有1對同源染色體均系端體者稱為雙端體,如果1對同源染色體中只有1條為端體者稱為單端體。某染色體丟失了1個臂,另1個臂複製為2個同源臂的染色體,稱為等臂染色體。具有該等臂染色體的生物體,稱為等臂體。等臂體亦有單等臂體與雙等臂體之分。由於任何物種的體細胞均有n對染色體,因此各物種都可能有n個不同的缺體、單體、三體和四體,以及2n個不同的端體和等臂體。例如普通小麥的n=21,因此它的缺體、單體、三體和四體各有21種,而端體和等臂體則可能有42種。染色體數的非整倍性變異可引起生物體的遺傳不平衡和減數分裂異常,從而造成活力與育性的下降。但生物體對染色體增加的忍受能力一般要大於對染色體丟失的忍受能力。因1條染色體的增減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一般也小於1條以上染色體的增減。非整倍性系列對進行基因的染色體定位、確定親緣染色體組各成員間的部分同源關係等,均具有理論意義。此外,利用非整倍體系列向栽培植物導入有益的外源染色體和基因亦有重要的套用價值。如小麥品種小偃759就是普通小麥增加了1對長穗偃麥草染色體的異附加系,而蘭粒小麥則為普通小麥染色體4D被長穗偃麥草染色體4E所代換的異代換系。
許多癌症如肺癌腸癌等都是由於其腫瘤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變異所造成,而且科學家們也發現細胞調控因子或者紡錘體蛋白的突變會造成染色體不分離(chromosomenondisjunction,即細胞分裂進入中後期時,某一對同源染色體或者姐妹單體未分別移向兩極,造成子細胞中一個染色體數目增多,一個減少的現象),從而引起染色體數目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